[实用新型]基于电铸砂轮应用的恒温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3370.9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8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正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创盈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32 | 分类号: | G05D23/3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4 | 代理人: | 刘玉珍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铸 砂轮 应用 恒温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铸砂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铸砂轮应用的恒温槽。
背景技术
在电铸砂轮生产过程中,温度是影响介质中粘结剂分子流动性的最大因素,分子会根据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因而直接影响砂轮的质量和生产周期。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的是低成本的加热管加热,但此方法监控盲区太多,而且温度一致性较差,尤其是介质挥发快,加热管与介质接触面产生大量污垢,影响介质纯度,而且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雾,影响产品观察和监控,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因而需要一款可精确控制而且无盲点的恒温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铸砂轮应用的恒温槽,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电铸砂轮应用的恒温槽,包括结构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结构主体上的外部循环控制系统,所述外部循环控制系统由循环系统及控制面板组成,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循环联通的过滤单元、循环泵及循环管路;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温度显示面板及控制界面。
特别的,所述循环系统与所述控制面板控制连接。
特别的,所述结构主体内置电铸介质仓。
特别的,所述结构主体与外部循环控制系统隔离式固定。
特别的,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槽及过滤芯。
特别的,所述循环管路内置热传递源,所述热传递源为水。
特别的,所述控制界面包括加热管开关控制器及循环系统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电铸砂轮应用的恒温槽,在介质槽外部利用热传递达到升温的效果,通过加热水等外部传递源,再通过持续循环已达到全槽无盲点的作用,槽内加设温控感应探头并通过反馈给恒温控制器开关,从而实现恒温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恒温槽切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铸砂轮应用的恒温槽,包括结构主体1及设置于所述结构主体1上的外部循环控制系统,所述外部循环控制系统由循环系统2及控制面板3组成,所述循环系统2包括循环联通的过滤单元14、循环泵4及循环管路5;所述控制面板3包括温度显示面板6及控制界面7。
所述循环系统2与所述控制面板3控制连接。所述结构主体1内置电铸介质仓8。所述结构主体1与外部循环控制系统隔离式固定。所述过滤单元14包括过滤槽9及过滤芯10。所述循环管路2内置热传递源13,所述热传递源13为水。所述控制界面7包括加热管开关控制器11及循环系统控制开关12。
本实施例中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路线为:
在介质槽外部利用热传递达到升温的效果,通过加热水等外部传递源,再通过持续循环已达到全槽无盲点的作用,槽内加设温控感应探头并通过反馈给恒温控制器开关,从而实现恒温效果。
具体为:可在生产过程中全程监控铸槽内温度,发热源不直接接触介质,保证介质稳定性,减少气体排放和介质消耗,而且无盲区,保证槽内温度一致,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与本实用新型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创盈磨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创盈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33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置塑胶型液晶膜的中空玻璃
- 下一篇:可调节摄像头距离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