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1450.0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6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梁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闻泰百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间融合器 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 固定螺钉 固定板 上翼 下翼 植入 固定板连接 手术创伤 外侧面 下侧面 齿槽 内腔 通孔 植骨 容纳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所述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固定板、和固定螺钉;所述融合器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植骨的内腔,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具有增加摩擦力的齿槽;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外侧面,所述固定板具有上翼和下翼,所述上翼和下翼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相配合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适于侧路植入使用,且操作方便、不增加手术创伤、植入后可实现有效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脊柱微创手术是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现有的脊柱微创手术种类繁多,其中椎体间融合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利用这种椎体间融合术可在上、下节椎骨的椎间隙植入椎间融合器,能有效地恢复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容积,有利于分散承重应力、降低植骨所受压力。
传统的腰椎前、后路相应节段的融合手术方式,常引起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如椎间植骨不融合、内固定松动、内固定临近节段的退变加速。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v fusion,XLIF)是近年来出现的经外侧穿过腹膜后间隙和腰大肌到达腰椎的一种新的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与传统的腰椎手术相比,该技术的优点在于:(1)手术通道的建立不需要普外科医师的协助,不经腹膜腔、避免对大血管和神经丛的干扰,因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2)微创学习曲线短,手术可在直视下进行;(3)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
由于手术操作的不同,本领域需要开发适应侧路手术的椎间融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适于侧路植入使用的椎间融合器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不增加手术创伤、且植入后可实现有效固定的新型椎间融合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固定板、和固定螺钉;
所述融合器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植骨的内腔,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具有增加摩擦力的齿槽;
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外侧面,所述固定板具有上翼和下翼,所述上翼和下翼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相配合的通孔。使用时,将所述融合器本体植入上下椎体间后,将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上下椎体上即可。
优选地,所述上翼边缘内侧具有配合上侧椎体骨构环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下翼边缘内侧具有配合下侧椎体骨构环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的上翼和下翼各设有一个与所述固定螺钉相配合的通孔,并且所述通孔沿所述固定板的对角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为非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之间具有0°-15°的夹角。
更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之间具有3°-10°的夹角。
最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之间具有7.5°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固定螺钉为空心螺钉。
优选地,所述固定螺钉为锁定钉或皮质骨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闻泰百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闻泰百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1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颅骨修复用网状支撑可降解三维复合植入体
- 下一篇:一种新型组配式人工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