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压底机主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2150.0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5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叶昆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昆昌 |
主分类号: | A43D11/00 | 分类号: | A43D11/00;F16C3/02;F16C33/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式压底 机主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压底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旋转式压底机主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而言工厂制鞋生产线上会放置数个压底机台,依序排列于生产线上,以进行加工作业,并各配置一位操作员,以一人一台的方式进行生产,操作员分别将上游生产线所流下的鞋半成品置入压底机,并启动开关,使该鞋半成品进行压制,而压制过程需花费些许时间,待压制完成后,便可交予下一生产线流程。
而为节省人力,因此有一种现有的墙式压底机台,主要包含有一台体以及分别组设于该台体左右半部的两组压底机,用以供操作员将上游生产线流下的一鞋半成品置入第一压底机中,再启动开关,以令对应该压底机的压制杆作动,使其进行压制作业,之后,再移动至第二压底机处,将另一鞋半成品置入第二压底机,进行另一鞋半成品之压制,借此完成两只鞋半成品的压制,以达到节省人力成本的功效。
上述的压底机台虽能使一名操作员操作两组压底机,节省人力,但是操作员的操作范围有限,若以一人多台的方式进行生产,则操作员就必须于各机台间往复活动,以进行多台机台的操作,如此操作员便会因来回走动而不堪负荷,致使产能不理想,此外,当欲提高产量而设置多台上述压底机台时,整条生产线会变得冗长,进而使可利用空间变的狭小。现有技术对于此一问题并未揭示任何解决手段,因此本实用新型创作者认为实有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旋转工作过程中亦能继续供电供油的旋转式压底机主轴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压底机主轴机构,包括主转轴、套装于主转轴固定于机架的旋转轴套和供油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轴套的内壁与主转轴的外壁之间开设有用于液压油流通的环槽油路,供油轴套开设有通过油管与油压装置连通的第一油接孔,主转轴开设有与工作台连通的第二油接孔,第一油接孔和第二油接孔的内端均延伸至环槽油路。
优选的,所述环槽油路为开设于供油轴套的内壁的内环槽。
优选的,所述环槽油路为开设于主转轴的外壁的外环槽。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套通过轴承安装于主转轴的上部,供油轴套通过轴承安装于主转轴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主转轴的中部装设有链轮,所述驱动机构与该链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转轴的下部套装有至少三个环状电极,相邻的两个环状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环,至少三个环状电极与所述电控装置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底座装设有供电盒及套装于供电盒内的至少三个电刷,至少三个电刷的外端与至少三个环状电极的外壁一一对应抵接,电刷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环状电极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状电极与主转轴的外壁之间垫设有绝缘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压底机主轴机构,在实际工作制鞋工作过程中油液会被油压装置推使进入第一油接孔然后进入环槽油路,因主转轴开设有第二油接孔,所以油液会进入第二油接孔然后进入工作台,环槽油路的设置所以在旋转过程中亦能继续输送油液,因电刷的外端与环状电极的外壁只是抵接所以当主转轴在转动时也可继续通电使用,结构改进很好的解决旋转时难供电供油的问题,压底机便可利用该主轴机构实现安装多个工作台的旋转式机床,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上半部分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半部分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包括主转轴2、套装于主转轴固定于机架的旋转轴套4和供油轴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轴套5的内壁与主转轴2的外壁之间开设有用于液压油流通的环槽油路6,供油轴套5开设有通过油管与油压装置9连通的第一油接孔51,主转轴2开设有与工作台连通的第二油接孔21,第一油接孔51和第二油接孔21的内端均延伸至环槽油路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昆昌,未经叶昆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2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