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焦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0064.6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弓中伟;曾传玖;柯厚协;黄廉;杨渊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82 | 分类号: | C07C2/82;C07C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408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裂解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理解路的液压驱动的清焦装置。
背景技术
乙炔是化工生产最重要的原料,乙炔生产技术主要有电石法制乙炔、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天然气等离子体法制乙炔。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最早由德国上世纪40年代开发,其中BASF公司开发的天然气部分氧化法被广泛的应用。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二次反应的发生,会在裂解炉辐射段、急冷锅炉内壁上积累一层焦炭,导致炉管传热效率下降,燃料能耗增大,外壁温度升高,炉管寿命缩短。当管壁温度或者炉管压降超限时,需要停止裂解操作进行清焦。目前的裂解炉清焦技术操作时间长,缩短了裂解装置用于生产的时间,且清焦操作消耗大量的水蒸汽、热空气、燃料,大大增加了裂解装置的运行成本。因此,研究裂解炉清焦技术,能够为乙炔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天然气制乙炔工艺中,天然气与氧气的裂解反应期间,反应通道水冷壁底部会出现沉积焦状物质,这些焦状物质需使用清焦装置定期清除。清焦头主要用于裂解炉的液压驱动的清焦装置,是清焦装置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的清焦头需要设置冷却装置,一般情况下,清焦头都是靠喷淋,从表面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清焦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焦头,包括清焦头本体,所述清焦头本体包括位于顶部的齿爪和位于底部的锥形接头,所述齿爪和锥形接头中间固设有三个连接筋板,所述齿爪为圆环形结构设置,所述齿爪顶部为齿状结构,所述锥形接头靠连接筋板的一端为圆环形结构设置且直径小于齿爪的直径,所述连接筋板的中心线与锥形接头顶端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齿爪内设有环形空心流道,所述连接筋板内设有空心流道,所述齿爪上设有三个冷却水流道出口,所述出口方向分别朝向连接筋板,所述锥形接头内设有冷却水流道进口,所述冷却水流道进口与冷却水流道出口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筋板与齿爪和连接筋板的连接点平均位于连接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筋板的两端与齿爪和锥形接头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清焦头内设置中空流道,改善了清焦头的冷却效果,延长了清焦头的使用寿命;因为清焦头设有冷却水喷淋装置,可以增加清焦头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齿爪;2、空心流道;3、冷却水流道出口;4、冷却水流道进口;5、环形空心流道;6、连接筋板;7、锥形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清焦头,包括清焦头本体,所述清焦头本体包括位于顶部的齿爪1和位于底部的锥形接头7,所述齿爪1和锥形接头7中间固设有三个连接筋板6,所述连接筋板6与齿爪1和连接筋板6的连接点平均位于连接面上。所述连接筋板6的两端与齿爪1和锥形接头7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齿爪1为圆环形结构设置,所述齿爪1顶部为齿状结构,所述锥形接头7靠连接筋板6的一端为圆环形结构设置且直径小于齿爪1的直径,所述连接筋板6的中心线与锥形接头7顶端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齿爪1内设有环形空心流道5,所述连接筋板6内设有空心流道2,所述齿爪1上设有三个冷却水流道出口3,所述出口方向分别朝向连接筋板6,所述锥形接头7内设有冷却水流道进口4,所述冷却水流道进口4与冷却水流道出口3连通设置。空心设置的清焦头,增加了内部中空流道,使其能进行内部冷却,这样清焦头可以同时有内外两个冷却措施,使其冷却效果更好,大大延长了清焦头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00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混肥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碳4热泵精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