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2182.2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8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关亮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长信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 | 代理人: | 任远高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塔。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以及各类私人数码产品的用户增长迅速。这些用户不仅仅使用手机的电话功能,查找资料,阅读,而且SNS社交联系以及网络游戏的使用也是急速增加。因而在数码产品的使用时间需求增加的同时,电池的充电需求也相应急速增长。
现行的移动设备内部都内藏着可充电式的电池。常规的电池充电是充电线将收集充电部位与充电器的接头相连,然后放置到充电完成。以这种一对一充电方式为基础,在充电次数需求增加,特别是外出时,办公室、酒店、图书馆等等公共场所人流量增加数码产品的数量增加,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数码产品充电的次数要求增加。常规的一对一的充电方式已经满足不了这种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充电塔,包括充电台,设置于充电台上方并与充电台相连的充电柱,以及若干个分别与充电柱可拆卸连接的移动充电器;若干个移动充电器重叠置于充电台上,并分别与充电柱相连;
所述充电台包括台体,设置于台体上对充电柱进行充电用的充电线连接口,设置于台体上用于控制充电柱充电与否的开关,以及设置于台体上固定AC充电线的绳架;
所述充电柱包括与台体相连的柱体,若干个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给移动充电器充电的端子,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确认移动充电器是否正确连接到端子上的磁性柱,以及设置于柱体上的灯柱;所述磁性柱为两个,分别位于端子的两侧;所述灯柱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指示灯;
移动充电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的充电端子,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用于给数码产品充电的接口端子,设置于壳体用于显示电池容量的第二指示灯,以及设置于壳体上并位于充电端子两侧的磁铁;所述磁铁与磁性柱相吸;所述充电端子与端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充电器为圆形;两个磁铁位于壳体边沿端的磁极相反;两个磁柱靠近移动充电器一侧的磁极相反。
再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在柱体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柱体为镂空结构,且横截面为弧形。
另外,所述台体底部设有若干个防滑突起。
此外,所述端子和第一指示灯的个数与移动充电器的数量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每个移动充电器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接口端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给多个移动充电器进行充电,从而在同一时间里能够提供多个移动充电器为数码设备进行充电,避免由于需要充电的数码设备过多,而没有相应的移动充电器可用的情况发生,从而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及时为移动充电器补充电量,实现持续为数码设备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为安装移动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充电塔,包括充电台1,设置于充电台上方并与充电台相连的充电柱2,以及若干个分别与充电柱可拆卸连接的移动充电器3;若干个移动充电器重叠置于充电台上,并分别与充电柱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个移动充电器,同时通过同一个充电柱为所有的移动充电器进行充电,提高了效率,同时能够在同一时间满足较多人的充电需求,避免了使用者的数码产品因没电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从而解决了公共场所人员的用电需求问题。
具体地,所述充电台包括台体4,设置于台体上对充电柱进行充电用的充电线连接口5,设置于台体上用于控制充电柱充电与否的开关6,以及设置于台体上固定AC充电线的绳架7;所述台体上还设置有USB接口14;通过上述设置,外部电源通过充电线连接口与充电台相连,并且将电能传输至充电柱中,再由充电柱传输至每个移动充电器,从而实现对每个移动充电器进行充电,确保每个移动充电器有足够的电量供人们使用。其中,设置USB接口,同样能够通过此处进行充电,还能够进行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长信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长信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2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功率模块的通态损耗计算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船载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