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灭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7844.7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4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霞;韩慧杰;林野;王聚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慧杰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3/16;A62C31/00;A62C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林燕辉 |
地址: | 314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系统。该灭火器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电池仓,各类电气柜、控制柜等相对密封空间的灭火需求。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在国内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特别在2016年全国大范围的出现了雾霾天气。研究显示,雾霾的源头主要为汽车尾气,因此节能减排被提上了日程,造就了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就成为了主要课题。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全国发生了46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事故起因全部来自动力电池热失控。
市场现有灭火技术有以下缺陷:干粉类灭火器普遍存在灭火效率较低、喷洒不太均匀、灭火后污染严重较难清理等缺点。惰性气体灭火器通常需要压力容器储存气体,输送气体的管路和控制部分也较复杂。IG541等惰性气体要达到要求的灭火浓度,还要求灭火空间进行特殊的耐压设计,不仅造价高、而且在电动汽车上也没有现实可行性。由于储存惰性气体的容器是高压容器,随车辆运行本身就是一个危险源。普通水喷淋系统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灭火时水消耗量很大,且有导电性。以上产品基本不适合汽车上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适合汽车上使用的灭火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灭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灭火器、电磁阀、线缆、火灾探测控制器、电源,电源通过线缆连接火灾探测控制器,火灾探测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灭火器喷出灭火剂的电磁阀,从通过电磁阀的开关控制灭火器的灭火材料的喷出与否,所述灭火器内的灭火剂为氟化酮类灭火剂。
作为优选,灭火器、电磁阀、火灾探测控制器固定在系统外壳内,所述系统外壳包括主外壳和副外壳,所述灭火器固定在副外壳内,副外壳上设置有四个分支接头,分支接头上固定有用于控制分支接头通断的电磁阀,四个分支接头通过管路连接至灭火器的出口,所述四个分支接头的外端伸出至副外壳外,所述主外壳的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副外壳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通过一朝上方的第一开口和一朝前方的第二开口连通至外部空间,所述四个分支接头的外端通过第二开口伸出至主外壳外,所述第二开口的上端和第一开口的前端连通,副外壳上固定有用于连接至电磁阀的控制线接口,所述火灾探测控制器通过一控制线连接于控制线接口,主外壳的底部固定于固定板上,固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副外壳的上端开设有把手槽,把手槽内设置有一把手,把手的左端转动安装在手槽内,所述容纳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副外壳的左端和右端均滑动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上套设有用于将卡块顶出卡槽的压簧,所述把手的左端和把手的右端均固定有用于控制卡块滑动的凸轮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所述灭火器内的灭火剂为氟化酮类灭火剂,氟化酮类灭火剂可以快速喷射出气化态物质使过热表面降温,也可以迅速通过降温和化学双重作用扑灭初期火灾;氟化酮类灭火剂性质稳定,清洁环保,绝缘性好,对精密仪器不会造成损害,对电气设备不会造成短路,也没有多余的热能等其它损害;氟化酮类灭火剂常温下为液态,在使用时迅速气化,汽化热较小,喷射后是防护区域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对精密仪器、设备和贵重物品不会产生冷激、冷淬作用,也不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大量凝结长生结露现象二损害集成电路、芯片等。灭火器可多次使用,每次喷放量可达到所保护空间的灭火浓度,有效遏制二次火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火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火系统的装配安装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火系统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灭火系统,包括灭火器、电磁阀、线缆、火灾探测控制器、电源,电源通过线缆连接火灾探测控制器,火灾探测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灭火器喷出灭火剂的电磁阀,所述灭火器内的灭火剂为氟化酮类灭火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慧杰,未经韩慧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7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