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4366.4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8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丰辉城市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5 | 代理人: | 赵立军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开***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蓄池 轻度污水 澄清池 潜水泵 污水管 溢水口 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高效节能 消毒装置 沉淀池 污水进口管 水资源 挡板 污水 二次氧化 入口连接 输送水管 循环利用 一次氧化 中间连接 清水池 贯穿 沉淀 消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澄清池,所述澄清池上设有污水进口管,所述澄清池内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下侧开设有轻度污水储蓄池,所述轻度污水储蓄池的左侧开设有深度污水储蓄池,所述轻度污水储蓄池与深度污水储蓄池中间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一潜水泵的一侧贯穿溢水口连接轻度污水,所述第二潜水泵上连接有输送污水管,所述第二潜水泵与沉淀池间连接有输送污水管,所述输送污水管贯穿于入口第一入口连接有沉淀池。本实用新型通过开设有消毒装置达到了当水资源通过沉淀后进过一次氧化和二次氧化后汇总通过输送水管进入清水池,在通过消毒装置的消毒,达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国家城市的污水处理都是为二级生物处理为主要t艺,以生物为主的污水处理场耗费的资金巨大,运营成本高,能耗高,我国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庞大,吨水是发达国家的两倍,所以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污水处理装置是将生活中等污水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将污水循环成净化水,但是目前市场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投资高,并且占地面积多,维护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澄清池,所述澄清池上开设有污水进口管,所述澄清池内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下侧开设有轻度污水储蓄池,所述轻度污水储蓄池的左侧开设有深度污水储蓄池,所述轻度污水储蓄池与深度污水储蓄池中间连接有挡板,所述轻度污水储蓄池内连接有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所述第一潜水泵的一侧贯穿溢水口连接轻度污水,所述第二潜水泵上连接有输送污水管,所述第二潜水泵与沉淀池间连接有输送污水管,所述输送污水管贯穿于入口第一入口连接有沉淀池,所述深度污水储蓄池上开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侧连接有深度污水净化池。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上侧连接有第一氧化池,所述第一氧化池上开设有净水输送管,所述净水输送管的一侧贯穿于第二入口连接有第二氧化池,所述第一氧化池于第二氧化池相连接通过净水输送管连接有清水池。
优选的,所述第一氧化池贯穿第三入口并连接有清水池,第二氧化池贯穿第三入口并连接有清水池。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下端连接有第二氧化池,所述沉淀池与第二氧化池通过净水输送管连接,所述净水输送管的一侧贯穿于第三入口连接有清水池。
优选的,所述清水池内设有消毒装置,所述清水池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清水池的右侧开设有深度污水净化池。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开设有第一氧化池和第二氧化池,达到了当水沉淀后可以通过第一氧化池和第二氧化池进行氧化处理,从而达到了水资源净化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开设有深度污水储蓄装置和轻度污水储蓄装置,达到了对于污水的区分,深度污水储蓄装置和轻度污水储蓄装置分别对污水的处理方式不同,深度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深度净化,而轻度污水是通过将其沉淀。
(3)本实用新型通过开设有消毒装置达到了当水资源通过沉淀后进过一次氧化和二次氧化后汇总通过输送水管进入清水池,在通过消毒装置的消毒,达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丰辉城市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廊坊丰辉城市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43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