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滤光片组件、信号处理装置和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0720.6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4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曹华燕;蒋先宁;陈国彦;周培;华秀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正和捷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20 | 分类号: | G02B5/20;G02B1/115;G02B6/29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光 组件 信号 处理 装置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光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光片组件、应用该滤光片组件的信号处理装置和应用该信号处理装置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时代从3G时代进入到了4G时代。到了21世纪的今天更是从4G进入5G的路程中,而且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信号处理装置也在不断换代升级中,性能优异的信号处理装置能让用户体验到更舒适快捷的上网方式。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信号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主要是使用稀疏波分复用光模块,稀疏波分复用光模块采用稀疏波分复用技术,通过外接分复用器,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结合在一起进行传输,节约了资源。同时,接收端需要使用波分解复用器对复光信号进行分解。信号处理装置的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在信号处理时,可在光电转换滤除杂光,保持入射光较高的透射率,提高处理速度。
目前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主要都是在基板的一表面设置增透膜系。为了保障滤光片的性能,需对滤光片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方法,一般是在基板背离增透膜系的表面涂胶,然后通过胶合的方式将该滤光片固定在检测台进行检测。然而,如此会存在以下问题:检测完成后的滤光片,需要对胶合的一表面进行洁净处理,在洁净的过程中,容易刮伤基板的表面,影响基板的滤光性能,进而降低滤光片组件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滤光片组件,旨在方便对滤光片组件进行光谱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滤光片组件,应用于信号处理装置,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的一表面设有增透膜系;
以及模块玻璃,所述模块玻璃与所述基板背离设有增透膜系的表面贴合,所述模块玻璃与所述基板间设有胶体,所述胶体将所述模块玻璃和所述基板胶合。
可选地,所述模块玻璃的折射率n1的范围为:1.5≤n1≤1.6,所述胶体的折射率n2的范围为:1.5≤n2≤1.6。
可选地,所述胶体的折射率n1与所述模块玻璃的折射率n2相等。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为高硼硅玻璃,所述基板的厚度d3为0.5mm≤d3≤1.5mm。
可选地,所述增透膜系包括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高于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材料层交替层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材料层分别设置7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为五氧化二钽,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
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厚度d1为255nm,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厚度d2为480n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包括滤光片组件,该滤光片组件包括:基板,基板一表面设有增系透膜;以及模块玻璃,所述模块玻璃与所述基板背离设有增透膜系的表面贴合,所述模块玻璃与所述基板间设有胶体,所述胶体将所述模块玻璃和所述基板胶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信号处理装置,该信号处理装置包括滤光片组件,该滤光片组件包括:基板,基板一表面设有增系透膜;以及模块玻璃,所述模块玻璃与所述基板背离设有增透膜系的表面贴合,所述模块玻璃与所述基板间设有胶体,所述胶体将所述模块玻璃和所述基板胶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基板一表面设置增透膜系,并且把背离设置增透膜系的基板表面与模块玻璃胶合。滤光片组件在进行光谱检测时,只需要将模块玻璃的背离基板的表面固定或胶合在检测台即可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对该模块玻璃的表面进行洁净,不需要对基板的表面进行洁净,因此,不会对基板造成损坏。如此,可方便快捷的对滤光片组件进行光谱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光片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正和捷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正和捷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0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