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内可延长组配式人工椎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0248.6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谢斌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套筒 人工椎体 被动旋转轴 本实用新型 组配式 体内 该人工椎体 骨缺损重建 主动旋转轴 高度可调 患者功能 加压固定 结构恢复 径向转动 螺纹连接 相邻椎体 椎体肿瘤 可转动 内螺纹 置入 终板 轴向 椎体 切除 转动 驱动 支撑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内可延长组配式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该人工椎体包括固定外套筒,刻有内螺纹的活动外套筒,沿轴向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外套筒和活动外套筒内、且与所述活动外套筒为螺纹连接的被动旋转轴,以及沿径向转动支撑于所述固定外套筒内、且能驱动所述被动旋转轴旋转的主动旋转轴;所述被动旋转轴的转动驱使所述活动外套筒产生位移。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人工椎体在体内高度可调,便于相邻椎体的上下终板与人工椎体加压固定,以及置入简便的目标。本实用新型能够广泛应用于椎体肿瘤切除后椎体的骨缺损重建,无论从近期结构恢复到远期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假体,具体涉及一种椎体切除重建术中使用的体内可延长组配式人工椎体。
背景技术
脊柱肿瘤、严重的椎体骨折及脊柱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常可引起椎体的破坏,从而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压以及椎体塌陷所致脊柱成角畸形,此时往往须行椎体切除术。尤其对于脊柱肿瘤,常可累及整个甚至多个椎体,由于切除范围较大,对局部稳定性破坏程度严重,如果没有有效的重建,患者术后常会出现内固定失败,并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和脊柱畸形。
早在1969年,Hamdi即首次报告了椎体肿瘤切除并以假体替代。此后,种类繁多的人工椎体开始逐渐发展。目前,人工椎体主要分为如下类型:填充型(例如骨水泥),支撑型(例如钛网),以及可调式人工椎体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钛网,但钛网及其内部植骨块与上下椎体仅呈点接触,骨传导的能力十分有限,往往不能达到可靠的植骨融合。加之钛网尖锐的边缘可能对上下椎体终板形成切割,从而导致了内植物沉降、松动、甚至脱出,在部分患者中甚至出现了因钛网松动移位压迫脊髓而导致的截瘫。
可见,理想的人工椎体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更需兼顾远期稳定性,即人工椎体与上下相邻椎体形成可靠的骨性愈合。同时应兼有置入方便、高度可调等特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孔结构金属不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理想的生物力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特性,有利于宿主骨长入,融合率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椎体切除重建术中使用的体内可延长组配式人工椎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1、一种体内可延长组配式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该人工椎体包括:固定外套筒,刻有内螺纹的活动外套筒,沿轴向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外套筒和活动外套筒内、且与所述活动外套筒为螺纹连接的被动旋转轴,以及沿径向转动支撑于所述固定外套筒内、且能驱动所述被动旋转轴转动的主动旋转轴;所述被动旋转轴的转动驱使所述活动外套筒产生位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外套筒和活动外套筒均为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筒形结构,所述固定外套筒和活动外套筒的敞口端相对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旋转轴主要由一体设置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类似锥齿轮的锥齿段,第二部分为光滑的圆柱段,第三部分为刻有外螺纹的螺纹段,且其所述锥齿段和圆柱段位于所述固定外套筒内,所述螺纹段则螺纹连接于所述活动外套筒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旋转轴亦具有类似锥齿轮的锥齿段,所述主动旋转轴的锥齿段与所述被动旋转轴的锥齿段相啮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延长组件,所述延长组件主要由一体设置的圆柱段和圆台段组成;同时,在所述活动外套筒的封闭端外侧开设有与所述延长组件的圆台段相配合的锥孔,所述延长组件通过其圆台段锥接在所述活动外套筒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外套筒和活动外套筒的内径和外径相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外套筒和被动旋转轴的圆柱段上开设有螺钉孔,在人工椎体调节到适当高度后,利用锁定螺丝将所述固定外套筒和被动旋转轴锁死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0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撑型椎间融合器
- 下一篇:一种卧床患者饮食护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