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转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9164.0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4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深博包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31/06;H01R27/02;H01R13/502;H01R13/66;H05K7/2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接插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转接器。
背景技术
转接器是低压电器领先企业德国维纳尔电气集团在低压电器的模块化应用上所开发的一种电气连接设备,他的作用是将电器元件搭接在带电铜排上,无需连接进线电缆,拆装和维护非常方便。
目前市场上的充电转接头种类很多,结构大致为在两个扣合的壳体内一边安装有USB接口,另一边安装有插头,插头与PCB板中引出两根正负导线相焊接,最后扣合于上下壳体中,由于插头是是镀镍五金件,与正负导线焊接困难,大多数焊接好的产品在抗震检测中被淘汰,有些抗震检测过关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装卸震动也会淘汰一部分,严重影响产品的合格率,且一般的转接器功能较为单一,大多都是单纯的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者用来听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转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转接器,包括电源转接线、音频转接线、转接器主体、安装壳体和安装板,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通过螺丝安装有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一端的表面设置有音频插孔和USB插孔,所述音频插孔和USB插孔一侧的安装壳体表面通过铰接轴安装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电源转接线,且电源转接线上安装有自动电压调节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音频转接线,所述电源转接线、音频转接线和自动电压调节器的外侧皆安装有橡胶垫片。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和安装壳体皆设置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一端的表面设置有与卡扣相互配合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一侧的安装壳体内部设置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转接器通过一系列的紧固安装结构,可以使本充电转接器便于装卸和维修,而通过在电源转接线、音频转接线和自动电压调节器外侧的安装槽内部安装橡胶垫片不仅可以起到有效的稳固零件作用,还能够减少颠簸带来的震动,有效的减少零部件损坏的几率,从而达到保护内部零部件的作用,且在安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和散热孔可以保证本转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得以充分散热,而通过安装自动电压调节器可以保证本转接器在充电时可以自动转化稳定电压充电,避免电压过大导致电源处于过载状态,充电器器件过载损坏、过热损坏以及电压太小导致设备工作不稳定、甚至无法工作的问题,通过在安装壳体一端的表面安装有防尘盖可以保证在不使用时转接器内部不会进入灰尘等异物,从而增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后通过设置有电源转接线和音频转接线,不仅可以实现便于听歌,还能够一边听歌一边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主体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壳体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源转接线;2-音频转接线;3-转接器主体;4-安装壳体;5-安装板;6-卡扣;7-防尘盖;8-铰接轴;9-音频插孔;10-卡槽;11-USB插孔;12-螺丝;13-安装孔;14-第一预留孔;15-自动电压调节器;16-第一安装槽;17-橡胶垫片;18-第二安装槽;19-第二预留孔;20-导热板;21-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深博包袋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深博包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9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低成本射频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起动机端子护套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