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种子混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8352.1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8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任建平;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酒泉庆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2 | 分类号: | B01F7/12;B01F15/0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周春雷 |
地址: | 735010 甘肃省酒泉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子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种子混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种子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针对种子进行混拌处理,这些种子在混拌后需要进行播种或者其他处理,因此在种子的混拌后运输也是一个问题。特别是针对种子进行大批量处理时,这个工作就显得有些繁琐,需要的人力较多,因此,需要针对农业种子混料进行改进,以便能够更好地针对农业种子进行混拌。
目前的种子搅拌混合设备多是利用桨叶的转动来促使种子进行混拌,混拌过程中种子与种子之间、种子与设备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与碰撞,不免对种皮造成一定的伤害,种子破损率较高,造成作物出苗率低,尤其对一些如花生等种皮较薄且较为柔软的作物种子,现有搅拌混合设备的上述缺点更为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子混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种子混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种子混拌装置,包括机架、混拌仓、出料仓和传送带,所述机架上部与所述混拌仓固定连接,下部固定支撑所述传送带,所述出料仓固定连接于所述混拌仓底部;所述混拌仓外侧固定连接有围栏,内部设有混拌筒,其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围栏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其通过皮带与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传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送带承接于所述出料仓下方,并且受控于驱动电机;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其通过信号导线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电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混拌筒侧面开设有两个通孔,其周边固定连接有可卡接盖板的卡扣,所述盖板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的卡条。
进一步,所述出料仓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底部与出料舌铰接,所述出料舌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手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混拌仓内置的滚筒式混拌筒,并在混拌筒上开设通孔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混拌效率,而且与现有搅拌式相比,在混拌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小由于种子与种子之间、种子与设备之间的较大摩擦与碰撞对种皮造成的伤害,降低种子破损率,提高种子品质;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出料仓下部铰接有出料舌,并且在其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手柄,利用该手柄能够有效控制出料舌的开合程度,进而有效控制出料量,能够代替现有倾倒出料方式,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3)本实用新型在机架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予以控制传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操作,且结构简单,混拌效率高,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传送带,3、驱动电机,4、出料舌,5、出料仓,6、围栏,7、混拌仓,8、混拌筒,9、传动电机,10、通孔,11、卡扣、12、转动轴,13、从动轮,14、皮带,15、主动轮,16、输出轴,17、调节手柄,18、隔板,19、控制箱,20、盖板,21、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种子混拌装置,包括机架1、混拌仓7、出料仓5和传送带2,机架1上部与混拌仓7固定连接,下部固定支撑传送带2,出料仓5固定连接于混拌仓7底部;混拌仓7外侧固定连接有围栏6,内部设有混拌筒8,其通过转动轴12与围栏6转动连接,转动轴12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13,其通过皮带14与主动轮15连接,主动轮15与传动电机9的输出轴16连接;传送带2承接于出料仓5下方,并且受控于驱动电机3;机架1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19,其通过信号导线与驱动电机3、传动电机9连接;混拌筒8侧面开设有两个通孔10,其周边固定连接有可卡接盖板20的卡扣11,盖板20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扣11相匹配的卡条21;出料仓5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18,底部与出料舌4铰接,出料舌4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手柄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酒泉庆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酒泉庆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8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