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香菇培养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7803.X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4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殷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正忠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周春雷 |
地址: | 735000 甘肃省酒***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香菇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香菇培养筒。
背景技术
传统香菇培养采用透明聚丙烯培养袋,袋体厚度约为0.06mm,具有轻便、省料的优点。香菇培养时,在培养袋内装好培养料封口,然后在袋体表面扎孔接种木屑菌种,最后用胶带封住接种孔。这种培养袋由于质地很软,装袋和接种过程复杂耗时,致使香菇培养周期长;而且它的袋壁很薄,使用过程中容易扎破,造成杂菌污染;另外,由于袋体密封且接种孔用胶带所封,其透气性很差,使得香菇菌丝体培养时通气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香菇培养筒,该培养筒不易扎破、通气好,培养周期缩短。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香菇培养筒,包括筒体、内盖和外盖,所述筒体采用透明聚丙烯制成硬壳体状;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从内到外依次有内扣的内盖、螺纹配合连接的外盖,所述内盖和外盖之间有一空腔,空腔内设有一个空气过滤垫;所述内盖的中心及靠近边缘一周均开设接种孔;所述外盖上开设弧形条状的通气孔;所述接种孔与所述通气孔错位分布。
所述培养筒的壁厚设为1.5-2mm。
所述空气过滤垫优先采用醋酸纤维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壁厚为1.5-2mm的硬壳体状筒体,具有一定形状且不变形,从而使得装袋容易、装袋速度快,且在内盖的接种孔中接种,无需扎眼封孔等复杂耗时步骤,大大缩短了香菇的菌丝体培养周期,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盖、空气过滤垫和外盖的组合,空气经外盖通气孔、空气过滤垫过滤及内盖的接种孔进入,通气孔与接种孔错位分布及空气过滤垫综合过滤了杂物,实现了污染小、透气性好的目的,同时提高了香菇接种的成功率;
3、本实用新型一个培养周期后可再次重复利用,节约了香菇培养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盖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盖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外盖组合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内盖,3、外盖,4、空气过滤垫,5、接种孔,6、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4,该新型香菇培养筒,包括筒体1、内盖2和外盖3;筒体1采用透明聚丙烯制成壁厚为1.5-2mm的硬壳体;筒体1的两端有内盖2和外盖3,内盖2与筒体1扣合,外盖3与筒体1螺纹配合,内盖2由外盖3包覆,内盖2与外盖3间形成一个空腔;内盖2采用内凹式盖子,其边沿外壁与筒体1筒口内壁贴合,实现内盖2内扣于筒体1上;外盖3采用普通盖子,其边沿内壁设有内螺纹扣(图中未画出),筒体1的筒口外壁设有外螺纹扣(图中未画出),内螺纹扣与外螺纹扣搭接实现外盖3与筒体1的连接;内盖2和外盖3之间设有一个约4-5mm厚的空气过滤垫4,该空气过滤垫4直接放在内盖2与外盖3之间的空腔内。该空气过滤垫4优先采用醋酸纤维材料,耐高温150℃左右;内盖2的中心及靠近边缘一周均开设有接种孔5;外盖3上开设有弧形条状的通气孔6,接种孔5与通气孔6错位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首先,在筒体1一端依次装好内盖2、空气过滤垫4和外盖3,将香菇培养料从筒体1另一端装入,再将该端的内盖2、空气过滤垫4和外盖3依次安装好,再进行整体消毒;然后,将装好培养料的筒体1两端的外盖3和空气过滤垫4都取下,通过内盖2的接种孔5将枝条菌种插入筒体1中的培养料中;最后,装回空气过滤垫4、扣合外盖3即可。上述过程中,筒体1不变形,容易装料,接种孔5接种具有过程简单、速度快的优点;上述接种孔5与通气孔6错位分布,可防止大颗粒杂物进入筒体1,空气过滤垫4进一步阻挡杂物,综合过滤,避免了污染,且保证通气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正忠,未经殷正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78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屋顶绿化结构
- 下一篇:便携式食用菌栽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