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排水型烟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7492.7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6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田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1/00 | 分类号: | F23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烟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囱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排水型烟囱。
背景技术
在锅炉的排烟过程中,由于烟囱出口附近的环境温度较低,烟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转变为凝结水。若凝结水和进入烟囱内的雨水沿着烟囱的内壁回流到省煤器及锅炉,那么烟气凝结水中含有的硫化物等酸性物质对锅炉设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大大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因此,烟囱的排水工作至关重要。
传统的锅炉烟囱会在省煤器处设立排水管,待烟囱内的凝结水和雨水回流到省煤器处后将其与省煤器凝结水一并排出。但当凝结水的水量较大或有大量的雨水进入时,该省煤器的排水管不能及时地将水排出,且烟囱凝结水中包含腐蚀性物质和少量杂质,也容易造成省煤器排水管腐蚀和堵塞,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因此,人们希望能够在烟囱上设置排水装置,实现烟囱自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排水型烟囱,能够自发地将烟囱内的凝结水和雨水排出,既不会影响到省煤器和锅炉的正常运行,也避免了凝结水聚集在烟囱底部造成的腐蚀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排水型烟囱,其包括:烟囱主体,在所述烟囱主体的侧壁上和顶部分别设有进烟口和排烟口;导流板,其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烟囱主体内,用于引导所述进烟口进入的烟气从所述排烟口排出;集水槽,其设置于所述烟囱主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进烟口的上方,用于收集沿所述烟囱主体内壁回流的凝结水和进入所述烟道内的雨水;第一排水管,其进口端与所述集水槽的排水口相连,而出口端用于排出所述第一排水管内的水,所述第一排水管的进口端比其出口端高。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底端低于所述进烟口,使得所述导流板的底端与烟囱主体之间能够存储预定体积的积水,所述自排水型烟囱还包括用于排出所述导流板与烟囱主体之间的积水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进口端与所述导流板的底端相连,而其出口端用于排出所述第二排水管内的水,所述第二排水管的进口端比其出口端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均包括形成在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之间的蜿蜒段,所述蜿蜒段用于储水以阻止烟气通过所述蜿蜒段。
进一步地,所述蜿蜒段呈现为S形或N形。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烟囱主体的轴向方向上来测,所述蜿蜒段与导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是1-2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与所述进烟口的中心齐平。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烟囱主体的轴向方向上来测,所述进烟口与集水槽之间的间隔距离是200-300m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烟囱主体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是45°。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的形状是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排水型烟囱,在烟囱的排烟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转变为凝结水并沿着烟囱主体的内壁回流,设置在进烟口上方的集水槽能够将回流的凝结水和进入烟囱主体内的雨水都收集起来,而与集水槽的排水口相连的第一排水管可以排出集水槽内的积水,防止其通过进烟口回流到烟道内而造成腐蚀。其中,第一排水管的进口端比其出口端高,可以使第一排水管内的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更为顺畅得排出。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排水型烟囱能够自发地将烟囱内的凝结水和雨水排出,既不会影响到省煤器和锅炉的正常运行,也避免了凝结水聚集在烟囱底部造成的腐蚀现象。
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排水型烟囱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排水型烟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自排水型烟囱的俯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自排水型烟囱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控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7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