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3973.0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6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范正赟;张卫东;赵士奇;尹尤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6 | 分类号: | C21B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口。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炼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大幅提高热风温度,投资数十亿建设超高风温热风炉,以期望获得1300-1350℃及以上的风温。通常将热风从热风炉输送至高炉内,要经历长距离的输送,沿途的热损失是制约高炉获得高风温的重要因素。经过实验排查,发现高炉水冷风口的强制冷却会使风温降低30℃以上,导致炉内获得的实际风温低于1300-1350℃,降低了热风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口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炉水冷风口的强制冷却降低了热风的使用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口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开设有出水口及入水口;风口,内开设有热风通道,所述热风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所述风口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水道,所述冷却水水道与所述入水口及出水口连通,所述风口的外壁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导流机构,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风口底座,与所述风口的外壁连接,所述风口底座上开设有出水口及入水口,所述出水口及入水口与所述冷却水水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一端设置有风口曲面内壁,所述风口曲面内壁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另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包括铬质合金材料或镁钛质合金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包括氧化锆耐热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机构包括:隔热套管,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套管包括莫来石套管或刚玉质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机构包括:风口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口装置的支撑机构开设有出水口及入水口,风口内开设有热风通道,热风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热风通道的内壁与风口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水道,冷却水水道与入水口及出水口连通,风口的外壁与支撑机构连接,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导流机构设置在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支撑机构之间,通过隔热机构,减少热风在风口的热损失,提高入炉风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口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风口2、隔热机构3及导流机构4。
所述支撑机构1开设有出水口1-2及入水口1-3。
所述风口2内开设有热风通道2-1,所述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开设有凹槽,所述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与所述风口2的外壁2-2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水道2-3,所述冷却水水道2-3与所述入水口1-3及出水口1-2连通,所述风口2的外壁2-2与所述支撑机构1连接。
所述隔热机构3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导流机构4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与所述支撑机构1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支撑机构开设有出水口及入水口,风口内开设有热风通道,热风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热风通道的内壁与风口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水道,冷却水水道与入水口及出水口连通,风口的外壁与支撑机构连接,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导流机构设置在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支撑机构之间,通过隔热机构,减少热风在风口的热损失,提高入炉风温。
详细介绍支撑机构的结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风口底座1-1。
所述风口底座1-1与所述风口2的外壁2-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口底座1-1通过焊接与所述风口2的外壁2-2固定连 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口底座1-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风口2的外壁2-2固定连接。所述风口底座1-1上开设有出水口1-2及入水口1-3,所述出水口1-2及入水口1-3与所述冷却水水道连通,用于冷却水的进入和排出。
详细介绍风口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3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