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管状胃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3420.5 | 申请日: | 2017-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1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祝子逸;柳金兴;何正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子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胃 牵引杆 保护装置 保护膜 固定圆圈 装置主体 胸腔 损伤 并发症发生率 食管癌切除术 本实用新型 消化道重建 操作过程 手术过程 重要脏器 组织脏器 食道 大血管 全腔镜 术后 置入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次性使用管状胃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保护膜和牵引杆构成,且所述牵引杆贯穿在所述保护膜的内部,所述牵引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圆圈,且所述固定圆圈和所述牵引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该种一次性使用管状胃保护装置,在保护膜置入过程中使用的软硬适中的牵引杆,既能顺利到达手术所要求的强度,又不会因为过硬而损伤食道壁;从而在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管状胃经胸腔上提全过程中通过隔绝、保护管状胃组织以及胸腔内重要脏器和大血管,从而避免过去粗暴操作过程中对于组织脏器的损伤,进而减少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次性使用管状胃保护装置,适用于全腔镜食管癌切除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中。
背景技术
食管癌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地区和国家较常见的肿瘤,直至目前,食管癌切除术仍然是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食管手术技术和器械不断发展,胸腔镜、腹腔镜及纵隔镜相继应用于食管癌手术,食管微创手术得到长足发展。在达到外科手术治疗目的同时,食管癌的微创治疗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推崇,在国外微创食管切除术已被提出作为ILE和THE的替代方法,微创食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开胸术须切断或切除肋骨,致使胸廓完整性遭受破坏的不足,将传统的“拉链式”胸部切口变为现在的“钮扣式”切口,这是胸外科手术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进步。但是,目前食道癌微创手术在管状胃上提至胸腔内或颈部的过程中没有保护装置,手术器械牵拉或普通牵拉装置在牵拉食管以及上提管状胃过程中非常容易误伤胸腔内周围脏器或者管状胃血管弓,从而引发胸腔内血管大出血或胸腔胃坏死,甚至威胁生命。
所以,如何设计一次性使用管状胃保护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性使用管状胃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次性使用管状胃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保护膜和牵引杆构成,且所述牵引杆贯穿在所述保护膜的内部,所述牵引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圆圈,且所述固定圆圈和所述牵引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杆上部和下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对称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膜和所述牵引杆均为圆柱形,且所述牵引杆由特殊润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膜的直径为100mm,其高度为500mm,所述牵引杆的直径为3mm,其长度为350mm。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固定圆圈之间间距为20mm,且所述凹槽的半径为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一次性使用管状胃保护装置,在保护膜置入过程中使用的软硬适中的牵引杆,既能顺利到达手术所要求的强度,又不会因为过硬而损伤食道壁;从而在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管状胃经胸腔上提全过程中通过隔绝、保护管状胃组织以及胸腔内重要脏器和大血管,从而避免过去粗暴操作过程中对于组织脏器的损伤,进而减少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牵引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牵引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保护膜;3-牵引杆;4-固定圆圈;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子逸,未经祝子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34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转动钳头的一次性使用活体取样钳
- 下一篇:一种粉刺治疗吸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