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约型塑料排水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1922.4 | 申请日: | 2017-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光;李乃慧;陈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联路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约 塑料 排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排水板,尤其涉及一种用材少、通径大、排水效率高的节约型塑料排水板结构,属于软地基排水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塑料排水板内部为挤出成型的塑料芯板,外部为无纺布包裹的滤层,宽度约十公分左右。塑料芯板是排水带的骨架和通道,其断面呈并联十字,起支撑滤层的作用;无纺布有的包覆在塑料芯板的外围,有的烫结在塑料芯板的骨架上,起滤水作用。在现有的软地基加固工程中,将这种塑料排水板,按照纵横间距约1.2米的布局结构,插入淤泥、淤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软地基中,并在板端预压荷载的作用下,使软土地基中的空隙水透过无纺布滤膜层,经过塑料芯板上制有的排水通道,排到上部铺垫的砂层或水平塑料排水管中,再从其它地方排出,从而实现加速软基固结的目的。这种1.2米纵横间距的布局结构会造成地下水的渗透距离过长,排水效率较低。因此,在一些软地基加固周期要求短的工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增加塑料排水板的数量,缩短纵横间距的办法来提高排水效率,缩短加固周期。但这种办法会加大工程费用,且植入地下的塑料排水板较多,因而增加了对土壤的破坏程度。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3821367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窄型塑料排水板快速沉降软地基的布局结构,它将若干条宽度为4~6厘米的塑料排水板,按0.7~0.9米的纵、横排列间距植入在软地基中,通过减小塑料排水板的宽度,增加塑料排水板植入软地基的密度,实现在工程材料不变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排水效率的目的。然而,这种窄型塑料排水板以及快速沉降软地基的布局结构,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缺陷:1、塑料排水板在实际使用中,其排水通径存在可变因素,原因是支撑滤膜的骨架强度不够,易受水压作用而倾倒,使排水通径变小,无纺布在水压的挤推下易出现变形张力而内凹,使排水通径更小;2、快速沉降软地基的布局结构,其工程材料虽未增加,但并不节约,且施工成本成倍加大,
因此,它仅适用于施工周期要求短的软地基加固工程,而不能作为一种用材少、排水效率高的节约型软地基加固技术全面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型塑料排水板,实现提高排水效率、大幅节省用材、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土壤污染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釆取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节约型塑料排水板,由塑料芯板、无纺布构成,塑料芯板内设有并联十字型格栅,并联十字型格栅由一条横筋和垂直分布在横筋两面上的若干条平行竖筋构成;无纺布烫结在塑料芯板的竖筋的顶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料芯板的宽度大于7cm,小于等于8cm;
所述塑料芯板十字型格栅中的竖筋设置成高筋和低筋;
所述无纺布中的化学纤维直径为7-8d;
所述无纺布粘结在所述塑料芯板十字型格栅中竖筋的高筋齿尖上。
所述高筋的厚度是低筋厚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芯板十字型格栅两端的竖筋为高筋,其余的竖筋为低筋。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芯板十字型格栅两端的竖筋和处于中间的一个竖筋为高筋,其余的竖筋为低筋。
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粘结在所述塑料芯板的侧边上。
本实用新型在宽度为7~8cm的塑料芯板上,将十字型格栅竖筋中的低筋制成同型号十字格栅中的竖筋尺寸和形状,而十字型格栅竖筋中烫结无纹布的高筋,则高出低筋之外,可实现增加塑料排水板排水通径的目的。同时,通过增大无纺布化学纤维直径、扩大透水孔径、减少粘结面积的手段,提高滤膜层的透水性、增强排水通径的目的。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在传统纵横间距约1.2米的布局结构条件下,用宽度7~8cm的塑料排水板全面替代传统宽度10cm塑料排水板。因此,其具有设计合理、节约用材、降低施工成本,且具有环境污染小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实施例一的A-A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I部分结构移出放大图;
附图4为附图1中实施例二的A-A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中II部分结构移出放大图。
在附图1、2、3、4、5中:1无纺布、2塑料芯板、201高筋、202低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联路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联路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19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潜入式AGV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