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7809.9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9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常获;彭树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常获;彭树银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1;F24B1/19;F24B1/189;F24B1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张行超 |
地址: | 553000 贵州省六盘***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柴煤两用燃烧炉的无尘改造,属于燃烧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煤两用燃烧炉是一种南方冬天使用的炉具,用于保暖,主要在居民住宅中使用。申请人发现,现有燃烧炉在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由于现有燃烧炉主要是从上端面板添加燃料,炉膛内的火力会把灰尘和烟气吹出炉外,导致室内烟气、灰尘飘扬,对人体健康和生活卫生带来很大的不便。2、现有燃烧炉没有对进风量和排烟量进行调节,不便于调节燃烧火力的大小。3、现有燃烧炉没有对排烟管道中的灰尘进行回收处理,因此灰尘会随着排烟管道向外排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回落至炉膛内的灰尘也会对燃烧火力带来不利影响。4、现有燃烧炉没有对炉座进行密封,在使用过程中,因底部敞气,烟气、灰尘会从炉座底部向四周扩张,导致室内烟气和灰尘飘扬,不利于家居生活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烧炉,以解决现有燃烧炉在添加燃料时灰尘和烟气易吹出、飘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烧炉,包括炉身、炉座和排烟管道,在炉座上设有灰箱,在所述炉身侧面设有用于添加燃烧原料的可开闭进料部;所述炉座呈半封闭式腔体结构,即当所述灰箱闭合在炉座上时,炉座侧面和底部构成封闭式结构。
所述排烟管道通过设置在炉身侧面的排烟口与炉身炉膛连通。
在所述排烟管道与排烟口之间设有回尘通道,该回尘通道上部分别与回尘通道下端口和排烟口连通,回尘通道底部与炉座连通,且底部端口位于炉座内灰箱的上方。这样在排烟时,灰尘会通过回尘通道回落至炉座内,该种方式既能对灰尘进行回收,解决灰尘随排烟管道排出造成的环境污染,又能避免灰尘回落至炉膛内对燃烧火力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从炉膛内逸出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在所述炉座侧面、灰箱上方设有通风口,在通风口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进风量大小的通风门。普通燃烧炉没有单独的通风口,主要通过膛火口的开度来调节燃烧炉火力的大小,但这种方式既不便于燃烧火力的调节,而且也会造成灰尘的逸出、飘扬,以及火源熄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座上单独设置通风口,这样特别方便调整进风量,并且通风口布置在灰箱上方,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灰尘的逸出、飘扬,以及火源的熄灭。
在所述排烟管道内设有用于调节排风量大小的可转动的卡件,便于根据需要调节排风量的大小,进而能够控制炉膛火力的大小。
所述进料部包括设置在炉身侧面的进料口,以及安装在进料口上的可开闭进料门。
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排烟管道对称设置在炉身上。根据申请人试验,该种结构方式使得在进料时,炉膛内产生的灰尘、烟气会快速的随排烟管道排出,进一步的避免灰尘的逸出、飘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料部布置在燃烧炉的侧面,这样在进料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火力将灰尘和烟气吹出炉外,导致室内烟气、灰尘飘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炉座设计成封闭式结构,相比现有炉座敞开式的结构,也能解决因炉座进风造成的炉膛内烟气、灰尘飘扬的问题。
另外,当不需要使用燃烧炉时,可通过将进料口、通风门、灰箱及排烟管道关闭,此时炉膛内仅需少量的柴或煤既能保持长时间燃烧不熄灭。据申请人试验,可仅需3-5斤柴或煤就能保证炉火在10小时左右不会熄灭,相比现在的燃烧炉可节约大量的燃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炉身;2、炉座;3、排烟管道;4、灰箱;5、进料口;6、排烟口;7、通风口;8、通风门;9、旋转件;10、调节轴;11、回尘通道;12、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燃烧炉,对现有的燃烧炉进行改造,其包括炉身1、炉座2、排烟管道3和面板12,炉座2上设置有灰箱4,在炉身1侧面设有用于添加燃烧原料的可开闭进料部;所述炉座2呈半封闭式腔体结构,即当所述灰箱4闭合在炉座2上时,炉座2侧面和底部构成封闭式结构,其中进料部包括设置在炉身1侧面的进料口5,以及安装在进料口5上的可开闭进料门,进料门可铰接的安装在进料口5上,以便于开合方便。
所述排烟管道3通过设置在炉身1侧面的排烟口6与炉身1炉膛连通,在排烟管道3与排烟口6之间设有回尘通道11,该回尘通道11上部分别与回尘通道11下端口和排烟口6连通,回尘通道11底部与炉座2连通,且底部端口位于炉座2内灰箱4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常获;彭树银,未经胡常获;彭树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78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法脱硫、脱硝的尾气除白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甲醇汽化燃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