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椭圆形振膜音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3705.0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4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乔琼;孟子厚;周颖慧;闫欣;宋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第七九七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传媒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7/04 | 分类号: | H04R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赵永伟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圆形 振膜音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椭圆形振膜音头,主要用于弹拨乐器(特别是琵琶)的录音。
背景技术
市场上针对乐器录音传声器,大部分是用于录制打击类的乐器,如低音鼓、军鼓等,多数使用动圈传声器,针对某种乐器的特性电容传声器则基本没有。目前市面上所谓的乐器录音传声器,从选用上来看,大都是只是根据不同乐器的频率范围、最大声压级来选择所用传声器的客观指标,包括其灵敏度、频响曲线、最大声压级、指向性等。但每一种乐器都有其自身的声学特性,仅仅通过调整传声器的某些客观物理指标来实现匹配录音是不能体现乐器和传声器特点的。而乐器的声学特性是区分每种乐器的依据,因此每种乐器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性录音传声器。琵琶作为民族乐器的一种,属于弹拨乐器,其最基本特点就是以“点”状发音,由无数多个“点”来构成旋律线,以点成线,以点带面;另一种典型的声音特征是音腔,即每一个音在发出声响之后,会有余音的延伸。就一个音而言,它所延伸的余音就称为“腔”。由于琵琶“点”状发音的特质,若想要达到声音连贯的效果,就要发挥其余音的作用。另外,传统音乐注重韵味的表现,在演奏中常运用左手推拉弦的演奏技巧,对余音进行修饰,从而得到声音的弯曲性。另外,余音还会造成横向音响的和音效果。这些都使得乐音跌宕起伏,回味无穷,演奏的乐曲更有韵味。目前还没有一种针对上述琵琶的声学特点,适合琵琶(弹拨乐器)录音的协和性椭圆话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椭圆形振膜音头,解决琵琶(弹拨乐器)不能进行特性录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椭圆形振膜音头,包括振膜、后极板、前垫片和焊片,振膜的周边与绷膜环连接,绷膜环通过一个相同形状的前垫片与后极板相互连接;该后极板连接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为椭圆形;所述的绷膜环的内沿的形状与振膜的形状相同。
所述的绷膜环的外沿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的后极板和前垫片的外沿与绷膜环的外沿形状相同。
在所述的后极板的后侧通过后垫片与阻尼板连接。
所述的绷膜环与前垫片以及后极板通过沿周边间隔分布的多个短螺钉相互紧固;所述的绷膜环与前垫片、后极板、后垫片和阻尼板通过沿周边间隔分布的多个长螺钉相互紧固。
所述振膜的短轴长度与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30-0.9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振膜制作成椭圆,根据椭圆的长短轴比按谐和性关系设计,从而组成不同的谐和性比例的振膜,解决了琵琶(弹拨乐器)不能进行特性录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面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之一(外沿形状为圆形的实施例);
图3是图1的左视图之二(外沿形状为椭圆形的实施例)。
图中标记说明:1、振膜;2、后极板;3、阻尼板;4、垫片;5、焊片;6、短螺钉;7、长螺钉,8、绷膜环,9、电极引线,10、后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椭圆形振膜音头,包括振膜1、后极板2、前垫片4和焊片5,振膜1的周边与绷膜环8连接,绷膜环8的后侧通过前垫片4与后极板2通过沿周边间隔分布的多个短螺钉6相互紧固相互连接。在所述的后极板2的后侧通过后垫片10与阻尼板3,连同绷膜环8与前垫片4以及后极板2通过沿周边间隔分布的多个长螺钉7相互紧固连接。
在该后极板2连接有用于连接电极引线9的焊片5,振膜1的电极引线在绷膜环8的边缘引出(为常规技术,未图示)。所述振膜1为椭圆形;所述的绷膜环8的内沿的形状与振膜1的形状相同,所述的前垫片4和后垫片10与绷膜环8的形状相同。
所述的绷膜环8的外沿为圆形(如图2所示)或椭圆形(如图3所示,外沿椭圆的长短轴比例与振膜1的比例相同或不同),所述的后极板2和垫片4的外沿与绷膜环8的外沿形状相同。
椭圆形振膜1的短轴与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30-0.95。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琵琶面板的形状类似一个梨形,但主要振动区接近一个椭圆,根据琵琶乐段的音程分析我们将椭圆的长短轴的比例按照不同的划分比例进行设计。同时兼顾椭圆的长短轴比按谐和性关系设计,从而组成不同的谐和性比例的振膜1。
传声器的综合音质评价与其录制乐器声的协和性之间存在某种吻合。录制的三段琵琶乐音中纯四度、纯五度和八度音程等这类较协和的音程较能体现琵琶声音的力度和清晰度,而小二度、大二度、大六度等较不协和的音程则可以增加旋律的柔和感。对于柔和度的评价,这种吻合程度似乎存在一个平衡范围,才能使录制的琵琶乐音的柔和度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第七九七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传媒大学,未经北京第七九七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传媒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3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清理镜片的眼镜框
- 下一篇:一种电子装置、色轮结构及投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