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束送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2959.0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2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H01R43/05;H01R43/052;G0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刘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束送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设备上连接线束生产加工中心,尤其是一种自动化的线束加工中心的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电器等设备中常用到若干根冷压线束,其通常是采用单根带外皮的单线电缆导线,导线的两端压接有端子,导线的中间套有线号标签,在电力设备中起到联接和导通作用。
由于大型的设备中冷压线束数量较多,而且长短不一,每个线束的线号标签不同,通常采用人工装配的方案,工人将电缆截成规定的长度后再在线束两端穿上线号后,再将两个端部的外皮剥掉,将端子压接在线束的端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依靠人工裁剪线束容易出现长度误差的问题,当数量巨大时,则会影响到制造成本;而且人工装配中出现线号标签安装错误,给后续的使用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的冷压线束加工中心的送料装置,通过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实现线束的自动送料、线束选择和矫正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束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自动移位平台上的多组上下设置的线束料卷,以及与线束料卷相对应的导向轮和矫正装置,每组线束料卷匹配不同类型的线束,所述的线束通过导向轮进入矫正装置;所述的矫正装置包括前导位管、后导位管和设置在前导位管和后导位管之间的矫正轮组,矫正轮组包括若干只上下设置具有一定间隙的转轮,线束从前导位管导入上下转轮之间的间隙后由后导位管导出,实现了电缆的矫直;自动移位平台底部设置有驱动自动移位平台上下移动的位移机构;
上述线束送料装置中,位移机构为步进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机构,通过测量步进电机的步数来计算自动移位平台的移动位置。
上述线束送料装置中,位移机构为电缸,直接控制自动移位平台的移动位置。
上述线束送料装置中,位移机构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通过读取编码器输出值来控制自动移位平台的移动位置。
上述线束送料装置中,前导位管和后导位管的一端为喇叭管,另一端为直管。
上述线束送料装置中,线束规格包括1mm2、2.5mm2和4mm2。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将普通人工制备线束过程中的剥线、长度测量、穿号和压接步骤进行了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改进,研制了全自动冷压线束加工中心及相应的送料装置、线长测量装置、线束机械手夹持装置、裁线刀、穿码装置、剥线压接装置,从而克服了传统人工装配中存在的线束长度误差过大、线号标签容易安装错误等问题,提高了线束制备的可靠性,且降低了人工及材料成本,并减小了后端设备安装中的风险。
二、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装置配置了至少三种规格的线束,并通过移动自动移位平台的高度来匹配选择所设定规格的线束,增加了加工中心应用的广泛性。
三、本实用新型在线束送料过程中设置了矫正装置,矫正装置包括上下设置具有一定间隙的转轮,为后续的工序提供了方便,
四、本实用新型在送料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了前导位管和后导位管,导位管一端为喇叭管,方便了线束的穿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线束加工中心的组成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矫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长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束加工工艺路线图。
附图标记为:1—送料装置;2—线长测量装置;3—夹持装置;4—裁线刀;5—穿码装置;6—剥线压接装置;101—线束料卷;102—导向轮;103—矫正装置;104—自动移位平台;105—线束;106—位移机构;110—转轮;111—前导位管;112—后导位管;113—直管;114—喇叭管;201—第一传动带轮;202—测速编码器;203—同步带;204—张紧带轮;205—第二传动带轮;206—第一送料轮;207—第二送料轮;301—X轴移动机构;302—Y轴移动机构;303—Z轴移动机构;304—第一夹持机械手;305—第二夹持机械手;306—气动手爪;307—打开状态;308—夹持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2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头端子可供铆线敏压构造
- 下一篇:校验模组及自动校验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