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省力钉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1352.0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0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汤锦茂;刘锟;王月莹;陈木泉;林宇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1/20 | 分类号: | A01B1/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省力 钉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省力钉耙。
背景技术
钉耙是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翻地农具,用于表层土壤耕作,曾经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现有的钉耙设计简单,仅仅为带齿的耙头连接长杆形手柄,农夫双手握持手柄用耙头翻地,操作起来十分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力钉耙,操作起来十分省力,适合小规模的翻地松土,在菜园中使用最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省力钉耙,包括踏板、弹簧、竖杆、握杆、耙钉和钩齿,所述踏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所述弹簧竖直设置,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竖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竖杆竖直设置,所述握杆水平设置,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所述握杆的中部连接,所述耙钉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的所述耙钉并排设置,且上端均与所述踏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钩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的所述钩齿并排设置,且上端均与所述踏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钩齿与所述耙钉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耙钉的侧面投影形状为一字形,至少一个的所述耙钉的根部一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钩齿的侧面投影形状为弧形,至少一个的所述钩齿的根部一体连接。
进一步的,弧形的所述钩齿的开口朝向所述耙钉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与所述竖杆一体加工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所述握杆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踏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踏板为脚踩位置,并用于脚部施力,握杆为手握位置,并便于手部施力,耙钉和钩齿的下端均为尖端,通过耙钉使插入土壤较为省力,通过钩齿使插入土壤的钉耙在离开土壤时可将土壤带起,通过弹簧使钉耙在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具有向上的弹力,将钉耙带离土壤,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省力钉耙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省力钉耙的右视图。
标号说明:
1、踏板;2、弹簧;3、竖杆;4、握杆;5、耙钉;6、钩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耙钉便于插入土壤中,通过钩齿便于带起土壤,借助弹簧的弹力将耙钉和钩齿从土壤中带起,具有省力效果。
请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省力钉耙,包括踏板1、弹簧2、竖杆3、握杆4、耙钉5和钩齿6,所述踏板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弹簧2的下端,所述弹簧2竖直设置,所述弹簧2的上端与所述竖杆3的下端连接,所述竖杆3竖直设置,所述握杆4水平设置,所述竖杆3的上端与所述握杆4的中部连接,所述耙钉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的所述耙钉5并排设置,且上端均与所述踏板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钩齿6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的所述钩齿6并排设置,且上端均与所述踏板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钩齿6与所述耙钉5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耙钉5的侧面投影形状为一字形,至少一个的所述耙钉5 的根部一体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耙钉5的侧面投影形状为一字形,竖直设置,耙钉5下端设有尖角,方便省力的将耙钉5插入土壤中;耙钉5的根部一体连接,使耙钉5结构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钩齿6的侧面投影形状为弧形,至少一个的所述钩齿6的根部一体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钩齿6的侧面投影形状为弧形,上端与踏板1下表面连接,钩齿6下端设有尖角,便于插入土壤中,并将土壤带起;钩齿6的根部一体连接,使钩齿6结构牢固。
进一步的,弧形的所述钩齿6的开口朝向所述耙钉5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弧形钩齿6的开口朝向耙钉5设置,便于在耙钉5与钩齿6的协同作用下将土壤带起,并且钩齿6还可单独使用,钩齿6的弧形面与土壤接触,可用于拍碎大块的土壤。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2与所述竖杆3一体加工成型。
由上述描述可知,弹簧2与竖杆3一体加工,加工便捷,结构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竖杆3的上端与所述握杆焊接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竖杆3与握杆焊接连接,结构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2的下端与所述踏板1焊接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弹簧2与踏板1焊接连接,结构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1、弹簧2、竖杆3、握杆4、耙钉5、钩齿6均由不锈钢制造,结构强度好,不易生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1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