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汽车的警示装置及汽车车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6908.7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0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思 |
主分类号: | E05C17/46 | 分类号: | E05C17/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汽车 警示 装置 车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应用于汽车的警示装置及汽车车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更多的进入大众生活,私人汽车逐步成为人们日常交通工具;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其中,由于开门操作不当导致的行人或者车辆冲击车门的事故十分普遍;造成了或轻微或惨烈的交通事故。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开门操作不当,缺少后方行车环境的观察导致的;同时也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造成了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的警示装置及汽车车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开门操作中缺少警示,人们安全意识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汽车的警示装置,设置在汽车车门与车身主体之间;包括:弹性拉索、限位凹槽以及调节基座;
所述调节基座包括:底座以及可锁紧绞盘;所述可锁紧绞盘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弹性拉索一端固定在所述可锁紧绞盘上,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的膨胀头;
所述膨胀头包括:膨胀部和卡紧部;所述膨胀部设置在所述卡紧部顶端,所述卡紧部尾端与所述弹性拉索的主体相连;
所述限位凹槽包括:可容纳所述膨胀部的空心槽腔以及槽口;所述槽口包括:可供所述膨胀部通过的第一口径部和可供所述卡紧部通过的第二口径部;所述第一口径部的口径的大于所述第二口径部的口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拉索为带状拉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拉索上设置荧光警示层。
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主体以及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包括:弹性拉索、限位凹槽以及调节基座;
所述限位卡槽固定在所述车门主体上,所述调节基座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主体上;
所述调节基座包括:底座以及可锁紧绞盘;所述可锁紧绞盘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弹性拉索一端固定在所述可锁紧绞盘上,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的膨胀头;
所述膨胀头包括:膨胀部和卡紧部;所述膨胀部设置在所述卡紧部顶端,所述卡紧部尾端与所述弹性拉索的主体相连;
所述限位凹槽包括:可容纳所述膨胀部的空心槽腔以及槽口;所述槽口包括:可供所述膨胀部通过的第一口径部和可供所述卡紧部通过的第二口径部;所述第一口径部的口径的大于所述第二口径部的口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拉索为带状拉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拉索上设置荧光警示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应用于汽车的警示装置及汽车车门,通过在车门和车身主体之间设置一安全警示结构,在人们开车门时,强制提醒人们注意后方车辆;具体来说,通过分别在车门和车身主体之间设置一弹性拉索,在开门时,能够在弹性范围内开启一定的大小,无法大幅开启车门,提示操作人员,观察后方行驶状况;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风险;通过可调节基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车辆的车辆结构,调节弹性拉索的伸缩范围;通过限位卡槽能够减缓弹性拉索的锁紧和开启操作,便于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膨胀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的警示装置及汽车车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开门操作中缺少警示,人们安全意识不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升人们安全意识,降低开门安全风险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和图2,应用于汽车的警示装置,设置在汽车车门与汽车的车身主体之间;包括:弹性拉索、限位凹槽1以及调节基座。
所述调节基座包括:底座以及可锁紧绞盘;所述可锁紧绞盘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弹性拉索一端固定在所述可锁紧绞盘上,另一端设置与所述限位凹槽1配合的膨胀头。
所述膨胀头包括:膨胀部4和卡紧部5;所述膨胀部4设置在所述卡紧部5顶端,所述卡紧部5尾端与所述弹性拉索的主体6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思,未经陈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6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显示一体化动态人行灯
- 下一篇:一种双边磨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