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把管防拆卸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46396.4 | 申请日: | 2017-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6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廖学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21/18 | 分类号: | B62K21/18;F16B23/00;F16B4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栓 驱动孔 立管 安装端 车把管 驱动工具 防拆卸 封闭件 管座部 管盖 夹部 锁掣 锁紧 本实用新型 把手安装 封闭螺栓 头部顶面 锁固件 把管 固设 夹掣 剖槽 拆卸 分设 嵌入 防盗 把手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把管防拆卸结构,其系由一中管及分设于中管两端的立管安装端及一把手安装端所构成,该车把管的立管安装端上形成有一具剖槽的C型立管夹部,供利用一锁固件锁掣改变立管夹部内径,又车把管的把手安装端具有一管座部,该管座部可供与一相对的管盖共同夹掣该把手,供利用一螺栓选择性锁掣,且该螺栓具有一对应外部的头部,而头部顶面具有一供驱动工具作动的驱动孔,再者该螺栓的驱动孔可于管盖锁紧后固设一封闭件,由此,可以利用封闭件来封闭螺栓的驱动孔,让螺栓在锁紧后无法再将驱动工具嵌入驱动孔内,让他人无法进行拆卸动作,有效达到防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把管防拆卸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自行车的结构简单,且具有相当的便捷性,因此自行车不在仅局限于作为代步工具,更多的时候可以用于运动及休闲上。而为了提高自行车的安全性、价值性,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自行车的各种零件不仅设计多样性,选用材质也越来越特殊,甚至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在这些因素下,自行车各部份零件的价格也越来越高,甚至引起不法分子意图偷窃特定零件,而对用户形成一种困扰;
以自行车把手为例,一般自行车车把管系由三部份组成,包括立管安装端、中管及把手安装端。而把手安装端采用开盖式锁紧,锁紧后并无其它的制衡。由于把手安装端位于自行车的最外部,且其上通常设有多样具作用功能之零件,例如剎车组、车表、甚至是GPS,极易被人拆卸整组取走,且也可能遭人局部放松,而影响到行车的安全,因此要如何避免发生前述问题,是目前相关业者所待改善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把管防拆卸结构,其能防止被任意拆卸,避免零件被盗,达到防盗的目的,同时其能避免零件遭人使用工具局部放松,以增进了行车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把管防拆卸结构,该车把管系由一中管及分设于中管两端的立管安装端及一把手安装端所构成;该车把管的立管安装端上形成有一具剖槽的C型立管夹部,且立管夹部在剖槽两侧形成至少一具相对穿孔的凸锁部,供分别利用一锁固件锁掣改变立管夹部内径,车把管的把手安装端具有一管座部,该管座部可供与一相对的管盖共同夹掣该把手,且管座部与管盖上、下缘分别形成至少一相对的凸锁部,该管座部与管盖的凸锁部分别具有相对的一螺孔及一沉孔,供分别利用一螺栓选择性锁掣,且该螺栓具有一对应外部的头部,而头部顶面具有一供驱动工具作动的驱动孔,该螺栓的驱动孔可在管盖锁紧后固设一封闭件。
所述封闭件是注入螺栓驱动孔后能硬化的液体胶。
所述封闭件是能塞入螺栓驱动孔后迫紧的塞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本创作车把管防拆卸结构以利用封闭件来封闭螺栓的驱动孔的设计,让螺栓在锁紧后无法再将驱动工具嵌入驱动孔内,让他人无法进行拆卸动作,有效达到防盗的目的,也能避免他人任意局部放松管盖螺栓,以维护行车安全,而能提升其实用性,使本创作具有实用性与便利性,故能大幅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高产品经济效益与竞争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把管防拆卸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把管防拆卸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把管防拆卸结构中车把管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创作车把管防拆卸结构,如图1所示,该车把管10系由一中管100及分设于中管100两端的立管安装端101及一把手安装端102所构成,其中立管安装端101可供车把管10选择性固设于一前叉立管50上,而把手安装端102则可供一把手60横设于车把管10另一端,使把手60与前叉立管50呈垂交状,供利用把手60控制自行车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63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