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立式泵导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4098.1 | 申请日: | 201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5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宋梦斌;吴波;潘新建;曾慧兰;杨建业;程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欧集团湖南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7/02 | 分类号: | F16C17/02;F16C3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2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立式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水泵导轴承。
背景技术
立式泵导轴承为双层圆筒型结构,外层为金属导轴承体,内层为耐磨自润滑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主要作用为在立式泵运行时为转轴提供径向支撑,保持立式泵运行时的稳定。传统的立式泵导轴承如图1所示,主要有轴承体1,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2。传统的立式泵导轴承组装是将加工好外圆柱面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冷冻后压入加工好内圆柱面的轴承体中,依靠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受热膨胀后的膨胀力固定。
传统立式泵导轴承存在如下问题:
(1)泵运行时介质温度变化及导轴承与轴摩擦产生的热量易使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产生变形进而从轴承体中脱出;
(2)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必须保持较大的厚度以保证有足够的膨胀力固定衬层,增加了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立式泵导轴承设计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运行可靠的新型立式泵导轴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新型立式泵导轴承,包括轴承体,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所述轴承体上加工有燕型竖槽和燕型圆周槽,所述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上加工有燕型凸台,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上的燕型凸台沿轴承体燕型竖槽插入到位后旋入燕型圆周槽中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根本上解决了膨胀力固定导轴承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不可靠的情况,使得导轴承在各种情况下均不会出现衬层变形脱出的现象;第二,减小了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因所需膨胀力带来的厚度大的问题,降低了立式泵导轴承的材料成本,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立式泵导轴承结构图。
图2是传统立式泵导轴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泵导轴承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泵导轴承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图2是传统立式泵导轴承结构图。传统立式泵导轴承结构图包括轴承体1、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2。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通过自身的膨胀力固定在轴承体内,易因泵输送介质的温度变化及导轴承与轴摩擦产生的热量而产生变形进而造成衬层脱出,严重影响了泵的可靠性。且为了保证足够的膨胀力,衬层的厚度较大,增加了材料成本。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泵导轴承结构图,它包括轴承体1、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2,所述轴承体1上加工有燕型竖槽和燕型圆周槽,所述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2上加工有燕型凸台,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上的燕型凸台沿轴承体燕型竖槽插入到位后旋入燕型圆周槽中固定。高分子复合材料衬层依靠燕型凸台固定在轴承体的燕型槽中,不再依靠衬层膨胀力固定,避免了衬层在泵运行时因受热变形而脱出的情况,且降低了衬层厚度,节约了导轴承材料成本。
本技术领域内的人员应该认识到,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作对本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任何对上述实施例技术变化、变型方案均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欧集团湖南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利欧集团湖南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4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