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腔式离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3438.9 | 申请日: | 201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0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顿春垚;陈贝贝;李春霖;李双龙;向伟;陈伟;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科所;顿春垚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腔式 离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腔式离心管。
背景技术
离心分离是借助于离心力,使比重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离心机可产生较高的角速度,使离心力远大于重力,溶液中的悬浮物便易于沉淀析出,又由于比重不同的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不同,从而沉降速度不同,能使比重不同的物质达到分离,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分离技术手段,在科研和化工上广有应用。离心管是搭配离心机使用的管状试样容器,可带密封盖或压盖,按容量分为大量离心管、普通离心管、微量离心管三种,按材质分为塑料离心管、玻璃离心管、钢制离心管等种类。现在应用广泛的离心管以一腔为主,离心分离后移取过程易造成管内物质扰动,导致不同比重物质再次混合,有降低离心后不同比重物质纯度、降低效率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离心管的不足,提供一种分腔式离心管。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腔式离心管,包括头腔、尾腔、附着架、半透材料、单向阀;
所述单向阀圆周外围连接附着架,附着架上附着半透材料;
所述附着架外周连接在头腔下部,头腔下部与尾腔上部连接;
所述半透材料是滤纸、滤网、分子筛或半透膜材料;所述单向阀止流方向为由尾腔向头腔。
待离心液体置于头腔中,在重力及离心力作用下,通过单向阀进入尾腔;在离心力作用下,比重大的物质在尾腔聚集,比重小的物质通过半透材料回流到头腔;离心后,先将头腔物质移出,再取下头腔将尾腔中物质移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半透元件将不同密度物质分开,防止离心后密度不同物质再次混合,有助于提高离心物质的纯度,操作简便、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其中:
1、头腔 2、尾腔 3、附着架 4、半透材料 5、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分腔式离心管,包括头腔1、尾腔2、附着架3、半透材料4、单向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5圆周外围连接附着架3,附着架3上附着半透材料4;附着架3外周连接在头腔1下部,头腔1下部与尾腔2上部连接,所述半透材料4为中速定性滤纸。
待离心液为植物组织匀浆乙醇浸提混合物,将植物组织匀浆乙醇浸提混合物置于头腔1中,在重力及离心力作用下,通过单向阀5进入尾腔;在离心力作用下,比重大的植物组织残渣在尾腔2聚集,比重小的植物组织乙醇提取液通过半透材料4回流到头腔1;离心结束后,先将头腔1中液体移出,再将头腔1和尾腔2分离,将尾腔2中植物组织残渣移出。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分腔式离心管,包括头腔1、尾腔2、附着架3、半透材料4、单向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5圆周外围连接附着架3,附着架3上附着半透材料4;附着架3外周连接在头腔1下部,头腔1下部与尾腔2上部连接,所述半透材料4为孔径为0.0374mm滤网。
待离心液为土壤悬浊液,将土壤悬浊液置于头腔1中,在重力及离心力作用下,通过单向阀5进入尾腔;在离心力作用下,比重大的土壤颗粒在尾腔2聚集,比重小的土壤溶液上清液通过半透材料4回流到头腔1;离心结束后,先将头腔1中液体移出,再将头腔1和尾腔2分离,将尾腔2中土壤颗粒移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的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科所;顿春垚,未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科所;顿春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34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加热化学烧瓶
- 下一篇:智能化的通信勘察终端及勘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