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接触式除静电物流用打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3377.6 | 申请日: | 201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3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关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婧 |
主分类号: | B65B61/28 | 分类号: | B65B61/28;B65G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静电 物流 打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领域,具体是一种非接触式除静电物流用打包机。
背景技术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词逐渐取代了“物的流通”。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其主要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周转的过程中对产品打包一般都采用打包机,由于现有的打包设备仅仅具有打包功能,由于产品在实际输送时容易积累电荷,当达到一定量时便会出现火花放电,这样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除静电物流用打包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接触式除静电物流用打包机,包括打包机主体,其中打包机主体主要由打包组件以及打包机输送辊组件,通过将待打包的产品放在打包机输送辊组件上输送,然后由打包组件对待打包的产品进行打包即可;其中打包机输送辊组件的输入端位置设置有进料输送带,打包机输送辊组件的输出端位置设置有出料输送带,其中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均与打包机输送辊组件间隔设置,所述出料输送带处安装有非接触式除静电装置,其中非接触式除静电装置主要包括箱体,其中箱体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出料口和进料口,其中出料口与进料口之前设有输送通道,所述出料输送带沿着输送通道设置,且出料输送带从出料口穿出;所述箱体内通过螺丝固定有上扰流风扇和下扰流风扇,其中上扰流风扇固定在箱体的内顶面,下扰流风扇固定在支撑板上,其中支撑板位于输送通道的下方位置,支撑板采用焊接的形式水平固定连接箱体的内壁;所述上扰流风扇和下扰流风扇的出风向分别为竖直朝下和竖直朝上,且上扰流风扇位于下扰流风扇的左上方位置,这样便于在箱体内产生对流的效果,这样便于流动的空气从产品的缝隙处的表面以及缝隙处经过;所述箱体的内壁上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利用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配合上扰流风扇和下扰流风扇产生的空气对流效果,使得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可以中和输送物品上的静电,避免了携带的静电积累到一定时出现火花放电对设备本身造成影响,同时也杜绝了传统接触式消除静电所带来的麻烦,同时不需要拆包接地,效率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数量为4-8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口、进料口以及输送通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输送带的水平高度大于打包机输送辊组件,打包机输送辊组件的水平高度大于出料输送带,这样便于进出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配合上扰流风扇和下扰流风扇产生的空气对流效果,使得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可以中和输送物品上的静电,避免了携带的静电积累到一定时出现火花放电对设备本身造成影响,同时也杜绝了传统接触式消除静电所带来的麻烦,同时不需要拆包接地,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输送带、2-打包机主体、3-打包机输送辊组件、4-出料输送带、5-非接触式除静电装置、6-箱体、7-进料口、8-出料口、9-输送通道、10-上扰流风扇、11-下扰流风扇、12-支撑板、13-负离子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婧,未经关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33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井盖
- 下一篇:多道式条包交叉并道系统的并道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