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光闪光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2351.X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4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F21V5/04;F21V13/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00 | 代理人: | 何新华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莞市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光 闪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闪光灯,具体公开了一种柔光闪光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融合了拍摄的功能,在光线不足的时候,通常都要采用闪光灯配合拍摄,闪光灯本身成本不是很高,真实产生的光线效果总会比后期加量的自然得多。
现在人们自拍的行为越来越多,手机的前置摄像头从原来几乎没有人用,到现在很多用户会关注前置摄像头的功能,但在光线不足的时候,前置摄像头拍摄效果不好,需要前置闪光灯的应用,但大部分手机都没有前置闪光灯,小部分手机设有前置闪光灯,由于前置闪光灯在使用时,通常都距离人眼较近,因此会造成刺眼等不良效果。在目前的闪光灯框架下,通过调整电流来调整闪光灯的照度,这样的方式使闪光灯表面的亮度和远处光线的照度成比例增加的关系,在照度增加的情况下,闪光灯会非常刺眼,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柔光闪光灯,设置闪光灯透镜表面亮度变化的比率低于远处光线照度变化的比率,有效降低形成光线对人眼的刺激。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柔光闪光灯,包括透镜,透镜包括入光面、出光面、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入光面与出光面相邻设置,入光面外设有光源,第一反射层与入光面的位置相对,第二反射层与出光面的位置相对,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可变化。
进一步的,第一反射层的反射率固定不变。
进一步的,第一反射层的反射率为100%。
进一步的,第二反射层为电控液晶玻璃。
进一步的,光源为LED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柔光闪光灯,通过设计闪光灯透镜底部的反射率,控制闪光灯照度的变化,而且透镜的表面亮度的变化比率远低于远处照度的变化比率,从而闪光灯形成的光线柔和,对人眼的刺激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为10%时500mm远处的照度分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为10%时透镜表面的照度分布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为10%时透镜表面的光斑照度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为50%时500mm远处的照度分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为50%时透镜表面的照度分布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为50%时透镜表面的光斑照度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为100%时500mm远处的照度分布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为100%时透镜表面的照度分布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为100%时透镜表面的光斑照度图。
附图标记为:透镜10、入光面11、出光面12、第一反射层13、第二反射层14、光源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10。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柔光闪光灯,包括透镜10,优选地,透镜10为长方体,透镜10设有入光面11、出光面12,入光面11与出光面12相邻,入光面11外设有光源20,优选地,光源20为LED光源,透镜10上还设有第一反射层13、第二反射层14,第一反射层13与入光面11的位置相对,第二反射层14与出光面12的位置相对,第一反射层13的反射率固定不变,优选地,第一反射层13的反射率为100%,第二反射层14的反射率可变化,优选地,第二反射层14为电控液晶玻璃,电控液晶玻璃是一种将液晶膜通过高温高压的方式,夹层封装而成的高科技光电玻璃产品,使用者可以藉由电流的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达到控制玻璃透明与不透明的最终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23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