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快速清洗的橡塑助剂静态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1602.2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6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倪玉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群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6 | 分类号: | B01F5/06;B01F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快速 清洗 助剂 静态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橡胶助剂用混合器,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快速清洗的橡塑助剂静态混合器。
背景技术
静态混合器是一种没有运动部件的高效混合设备,其基本工作机理是利用固定在管内的混合单元体改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状态,以达到不同流体之间良好分散和充分混合的目的。该设备应用广泛,不可拆卸。静态混合器是一种先进的单元设备,和搅拌器不同的是,它的内部没有运动部件,主要运用流体流动和内部单元实现各种流全的混合以及结构特殊的设计合理性。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静态混合器种类繁多,但大多混合器都为管道式,并且设计较为复杂,材质单一,对于一些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粘结沉积物或凝固组分的流体并不适用,产生的粘结沉积物或凝固组分会有部分残留黏粘在混合器内,日积月累会导致混合器堵塞,拆卸清理困难。目前静态混合器,存在结构复杂、翼片角度大会带来流动阻力大,翼片加工要求高,制造不便,阻力降大,有死角,能耗较大缺点。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进与完善,以设计出更具工业应用价值的新型静态混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静态混合器结构复杂、有死角,对于一些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粘结沉积物或凝固组分会有部分残留黏粘在混合器内不易清洗干净,且翼片加工要求高,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快速清洗的橡塑助剂静态混合器,混合单元结构作为整体可从混合器筒体内取出,且混合单元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快速清洗,制造成本也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方便快速清洗的橡塑助剂静态混合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口上分别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还包括混合单元,所述混合单元包括沿筒体内轴向向下依次分布的N组折流板,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每组折流板均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是第二挡板的长度的一倍,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一端侧壁均设于固定柱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板面相对、且向下倾斜,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自由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所述自由端间的缝隙为液体或气体流通孔道;第N组折流板的第一挡板对应位于第N+1组折流板的第二挡板的上方;所述固定柱的轴向与筒体的轴向相同,沿固定柱的轴向设有凸起滑块,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与固定柱和滑块向适配的滑槽;所述筒体的上部侧壁上设有两个液体进料口,所述液体进料口分别位于筒体内沿筒体轴向向下依设置的第一组折流板的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方;所述上盖板上设有气体进口,所述下盖板上设有卸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筒体、上盖板和下盖板构成静态混合器的工作腔室,使用时将筒体垂直安装,可用于气液静态混合,使气体充分溶解于液体中。使用时,将液体由筒体上部侧壁上的两个液体进料口同时加入,形成两股进料液体流,由两个液体进料口同时加入的液体分别落在对应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然后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倾斜向下流动,最终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自由端形成的通道处相碰撞、汇合后通过通道向下落在第二组折流板的第一挡板上,改变液体流动方向,液体之后随所在的第一挡板倾斜向下流动,最终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自由端间的通道通过向下落在第三组折流板的第一挡板上,依次重复向下折流,最后通过下盖板上的卸料口导出;气体则由上盖板上的气体进口导入筒体内与筒体内流通的液体进行混合、溶解。
首先,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设置为第二挡板的长度的一倍,通过设置两种不同长度的折流板,可有利于形成流速不同的两股流体,且第一挡板还可用于延长液体在筒体内的停留时间,使筒体内的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溶解;两股流速不同的液体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自由端的缝隙或通道处碰撞、汇合,形成较大幅度的扰动和旋涡流,促进筒体内在沿液体流通轨道流动的气体进行充分溶解;通过设置多组折流板,可不断改变液体和气体的流通方向,有利于加速气液混合。
然后,通过将各组折流板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于固定柱上,再将固定柱上设置滑块,使用时,只需通过滑块与筒体内壁上的滑槽相配合,将折流板和固定柱作为一个整体可活动插入筒体内即可;同理,使用结束后,需要进行清洗维护时,只需将折流板和固定柱作为一个整体抽出筒体即可,且折流板仅由相互交替排布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构成,结构简单,便于快速进行清洗干净。
优选地,所述第N组折流板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由自由端到固定端逐渐增厚。
即通过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厚度由固定端到自由端逐渐变薄,截面呈锥形结构,从而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本身的重心靠近固定柱处,有利于增加固定板的耐冲击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群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群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1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