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汛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9775.0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2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养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养敏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D19/04;B65D33/16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程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汛袋。该防汛袋包括袋体,袋体外表面上设置多条粘扣带,多条粘扣带为带钩面与绒毛面交替分布的袋体外表面上;袋体的四周边上分别设置半边拉链连接件,袋体的四角上分别设置挂钩扣,袋口通过设置拉链连接件进行封合;袋口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多个挂钩扣。袋体的一侧表面四角分别设置魔术贴,魔术贴一端固定在袋体的一侧表面四角上,另一端延伸出来用于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又坚固耐用,能在防汛袋装填上泥石砂土后快速收缩封紧袋口,让其他人快速将防汛袋运往防汛抢险地点,大大减轻防汛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多个防汛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接关系使其更加牢固而不被冲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汛袋。
背景技术
我国的江河湖泊水域多又广,每年的防汛抢险工程任务十分繁重。传统的堤坝除险加固或围堰工作都是采用塑料编织袋装填上泥石砂土,然后迅速搬运到出现水险的地方进行堆填围堵。当编织袋装填上泥石砂土后,将塑料编织袋袋口先拧成绳状,再打结或捆扎绳索。这样的做法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造成抢险作业人员的手掌扭伤或皮肤磨破出血。几年前长江流域抗洪抢险和今年安徽等地的防汛抢险中,广大解放军官兵和人民群众被防汛塑料编织袋砂包磨得手破血流的电视报道历历在目,让人心痛。且在防汛袋中也因经常多个防汛袋之间彼此无连接关系,遇到较大洪水及其容易被其冲垮,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防汛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又坚固耐用,能在防汛袋装填上泥石砂土后快速收缩封紧袋口,让其他人快速将防汛袋运往防汛抢险地点,大大减轻防汛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多个防汛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接关系使其更加牢固而不被冲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汛袋,该防汛袋包括袋体,所述的袋体外表面上设置多条粘扣带,所述的袋体的四周边上分别设置半边拉链连接件,所述的袋体的四角上分别设置挂钩扣,所述的袋口通过设置拉链连接件进行封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袋口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多个挂钩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多条粘扣带为带钩面与绒毛面交替分布的袋体外表面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袋体的一侧表面四角分别设置魔术贴,所述的魔术贴一端固定在袋体的一侧表面四角上,另一端延伸出来用于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又坚固耐用,能在防汛袋装填上泥石砂土后快速收缩封紧袋口,让其他人快速将防汛袋运往防汛抢险地点,大大减轻防汛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多个防汛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接关系使其更加牢固而不被冲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袋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防汛袋,该防汛袋包括袋体1,所述的袋体1外表面上设置多条粘扣带2,所述的多条粘扣带为带钩面与绒毛面交替分布的袋体外表面上;所述的袋体的四周边上分别设置半边拉链连接件3,所述的袋体1的四角上分别设置挂钩扣4,所述的袋体1上的袋口5通过设置拉链连接件6进行封合;所述的袋口5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多个挂钩扣4。所述的袋体1的一侧表面四角分别设置魔术贴8,所述的魔术贴8一端固定在袋体1的一侧表面四角上,另一端延伸出来用于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养敏,未经陈养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97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环保用垃圾桶
- 下一篇:一种快插式吸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