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7412.3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9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顾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惠娟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管 单向阀 定型片 放液管 袋体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 流量控制器 深静脉 阀片 连通 接头螺纹 胸腔积液 转动连接 内螺纹 体内部 转角处 袋壁 袋口 可调 内壁 塞头 密封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袋体、引流管、单向阀、流量控制器、L型放液管和深静脉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袋体的袋口连通,引流管的另一端设有带内螺纹的接头;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上;所述单向阀包括定型片和设置在引流管内的阀片;所述定型片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在定型片上的部分呈Z形布置,所述阀片设置在引流管的Z形部分的内壁转角处;所述流量控制器安装在引流管上;所述L型放液管的一端与袋体的袋壁密封转动连接,并与袋体内部连通;所述L型放液管的另一端设有塞头;所述深静脉管的一端与引流管的接头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便于排放胸腔积液,连接可靠,速度可调,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临床中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器械和引流装置均发生了变化。目前,临床上胸腔积液引流均使用单腔静脉置管包,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不匹配,存在脱管的风险。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引流袋,只有“开关”夹闭,没有调节装置,有时会因流速过快引起患者不适,甚至出现纵膈摆动等严重并发症。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连接可靠,并可调速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排放胸腔积液、连接可靠、速度可调、安全性好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袋体、引流管、单向阀、流量控制器、L型放液管和深静脉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袋体的袋口连通,引流管的另一端设有带内螺纹的接头;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上;所述单向阀包括定型片和设置在引流管内的阀片;所述定型片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在定型片上的部分呈Z形布置,所述阀片设置在引流管的Z形部分的内壁转角处;所述流量控制器安装在引流管上;所述L型放液管的一端与袋体的袋壁密封转动连接,并与袋体内部连通;所述L型放液管的另一端设有塞头;所述深静脉管的一端与引流管的接头螺纹连接。
所述袋体、引流管和单向阀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袋体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
所述引流管的接头内设有垫片。
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上体和下体;所述上体与下体转动连接;所述上体上的偏心位置设有与连接孔;所述下体上与上体的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横截面面积沿周向逐渐减小;所述引流管与上体的连接孔以及下体的调节孔过盈配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深静脉管与引流管螺纹连接,连接可靠;引流管上设置单向阀,能够避免液体逆流,提高安全系数;流量控制器能够精确控制流速,减轻患者的不适感;L型放液管便于及时排出液体,避免袋体满液;L型放液管与袋体的袋壁密封转动连接,便于多角度排液,操作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袋体、引流管和单向阀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稳定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袋体的外表面设有刻度,便于观察液量。
(4)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的接头内设有垫片,密封效果好,避免漏液。
(5)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器结构巧妙,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器的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器的下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惠娟,未经顾惠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7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普外科新型吸痰装置
- 下一篇:一种间歇性负压引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