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石生产PVC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6735.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宗华;杜亦军;涂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01 | 分类号: | C08F2/01;C08F11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罗满 |
地址: | 6148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石 生产 pvc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石生产PVC的系统,属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物理外观为白色粉末,无毒、无臭,其化学稳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聚氯乙烯树脂是五大通用树脂中用量最大的品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高铁、船舶、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普遍采用的制备PVC的工艺有两种,即电石乙炔法和石油乙烯氧氯化法。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石油乙烯氧氯化法来制备PVC,我国由于受“贫油”现状的限制,使乙烯法路线发展受阻,加之我国中西部蓝碳、石灰石、岩盐储量较大,采用电石乙炔法工艺当地建厂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国内许多新建和扩建的PVC工程仍多为电石乙炔法工艺。目前,我国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的PVC占总产量的80%。
电石乙炔法制备PVC的工艺路线是用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乙炔再与氯化氢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VCM),最后聚合得到PVC。而在电石与水生成乙炔这一制备工序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石渣浆,经机械压干后,固体电石渣可替代石灰综合利用于公路建设等,清液部分(上清液)碱性高且含硫、磷等化学成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乙炔气需要经过除尘、脱硫、净化等工序后再与氯化氢反应,这些工序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传统工艺是将其直接排放,而这些废水中仍含有硫、磷等对环境污染极大的物质,因此传统工艺中废水的处理不仅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同时在氯乙烯转化合成环节,乙炔与氯化氢在转化器中完成氯乙烯的合成,其转化产生的热量通过转化器壳层热水带走,汇入热水槽后产生汽化,不仅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同时由于汇入的热水温度过高使热水槽过量蒸发,从而大大增加了热水槽脱盐水的补水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石生产PVC的系统,它充分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避免了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合理利用了氯乙烯的转化热量,节能降耗。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电石生产PVC的系统,它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乙炔发生器、除尘冷却塔、脱硫塔、气柜、清净塔、转化器、除汞器、水洗塔、碱洗塔、精馏装置和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炔发生器的底部渣浆出口连接沉降池,沉降池上清液出口连接风冷冷却塔,风冷冷却塔冷却水出口连接乙炔发生器进水口;所述除尘冷却塔的废水出口连接乙炔发生器进水口;所述转化器的热水出口连接换热器,换热器流体出口连接底部设置有热水槽的蒸汽吸收塔,热水槽出口连接转化器的热水进口。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塔的废水出口连接乙炔发生器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清净塔的废水出口连接乙炔发生器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清净塔的废水出口连接除尘冷却塔进水口、脱硫塔进水口和乙炔发生器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釜出口连接离心机和干燥器,对聚合得到的聚氯乙烯进行分离和干燥,得到成品PV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生产乙炔所产生的废水合理的进行回收循环使用,不需再外加工业水即可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废水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在氯乙烯制备环节将转化器壳层热水的热量经换热器用于其它需要使用热量的工序后,热水进入蒸汽吸收塔上部以吸收热水槽闪蒸的蒸汽后自流入热水槽,这样既保证了热水槽的温度符合转化工艺的温度要求(90~100℃),也避免了热水槽的过量蒸发,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乙炔发生器;2、除尘冷却塔;3、脱硫塔;4、气柜;5、清净塔;6、转化器;7、除汞器;8、水洗塔;9、碱洗塔;10、精馏装置;11、聚合釜;12.离心机;13、干燥器;101、沉降池;102、风冷冷却塔;601、换热器;602、蒸汽吸收塔;603、热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6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小样快速纯化架
- 下一篇:一种粗品氯乙烯生产高分子材料聚氯乙烯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