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盘缆导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5859.7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7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湘;张天军;屈峰超;黄河;王昂;江俊;徐竞赟;郝正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州大朴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莫文新 |
地址: | 841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缠绕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盘缆导引器。
背景技术
测井铠装电缆在投入使用前需在一定张力下整齐地盘到盘缆滚筒上,常规的盘缆方式是人工直接将电缆盘到盘缆滚筒上,这种盘缆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盘缆过程中容易出现乱绳现象,如果出现此现象,人工能够调整的办法只是用扁铲等工具调节电缆之间的间距(缝隙),结果难以控制,效率低下;
2、滚筒对电缆的支撑不足,易导致电缆在盘缆过程中变形(压扁)损坏,因此限制了第一层的盘缆张力,一般为1000多磅,导致整个缠绕体刚度不足,影响电缆克服高张力的能力,难以满足超深井的需求;
3、缠绕体对滚筒侧板的作用力大,侧板易变形,甚至损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解决电缆在缠绕过程中乱绳、咬绳的问题,提高滚筒对电缆的支撑的盘缆导引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盘缆导引器包括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可合抱成一圆柱壳体,且两者合抱成的圆柱壳体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螺旋排列的盘线导引槽,所述盘线导引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盘线导引槽包括多圈在圆柱壳体的轴向上直线阵列排列的周向环槽,所述周向环槽为环绕圆柱壳体外圆周的带豁口的环状槽,在线缆的缠绕方向上,周向环槽具有绕入端与绕出端,相邻的两个周向环槽之间设置有过渡槽,相邻两个周向环槽其中一个周向环槽的绕入端通过过渡槽连接另一个周向环槽的绕出端。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周向环槽紧贴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两者中至少其中一者的端面上设有豁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盘缆导引器结构简单,可以现有的盘缆滚筒结合使用,最大限度降低了设备更新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盘缆导引器解决了电缆在缠绕过程中乱绳、咬绳的问题,且盘缆过程中可进行高张力盘缆,充分发挥电缆强度,此外还可以提高盘缆滚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盘缆导引器的立体图;
附图2为盘缆导引器的正视图;
附图3为附图2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的盘缆导引器,包括第一半壳1与第二半壳2,所述第一半壳1与第二半壳2可合抱成一圆柱壳体,且两者合抱成的圆柱壳体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螺旋排列的盘线导引槽3,所述盘线导引槽3的截面为半圆形(如附图3所示)。
该方案可基于现有的盘缆滚筒使用,将第一半壳1与第二半壳2合围在现有的盘缆滚筒的主体圆柱部分的外侧使用,线缆则从第一半壳1与第二半壳2合抱成的圆柱壳体上的盘线导引槽3开始缠绕。
本实用新型的盘缆导引器具有以下优点:
1、引导电缆轨迹,提高盘缆效率:
盘缆时电缆循盘缆导引器表面的盘线导引槽3排列,无需人工调整间隙,可以顺利完成盘缆,提高效率。
2、高张力盘缆,充分发挥电缆强度:
盘线导引槽3的截面为半圆形,这对第一层电缆提供支撑力,可以采用高张力盘缆,提高缠绕体刚度,可以充分发挥电缆强度,满足超深井的要求。采用盘缆导引器后第一层张力可达到4000-6000磅。
3、减少电缆与盘缆滚筒侧板的接触长度,有效减少盘缆滚筒侧板的应力:
两侧的电缆在一圈中只有半圈与滚筒侧板接触,改善了盘缆滚筒侧板的受力情况,侧板应力减少一半,侧板变形减小,不易损坏,安全性提高。
上述盘线导引槽3可以为常见的弹簧式螺旋状,但为了进一步减小加工难度,所述盘线导引槽3包括多圈在圆柱壳体的轴向上直线阵列排列的周向环槽301,所述周向环槽301为环绕圆柱壳体外圆周的带豁口的环状槽,在线缆的缠绕方向上,周向环槽301具有绕入端与绕出端,相邻的两个周向环槽301之间设置有过渡槽302,所述过渡槽302的其中一端连接相邻两个周向环槽301其中之一的绕入端,另一端连接另一个周向环槽301的绕出端,过渡槽302使相邻的两个周向环槽301相连通。
为了提高线缆的缠绕紧密程度,提高盘缆滚筒利用率,相邻的两个周向环槽301紧贴在一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壳1与第二半壳2两者中至少其中一者的端面上设有豁槽4。这样具体缠绕线缆时,线缆的一端先穿过盘缆滚筒上的斜孔进行固定,然后线缆通过上述豁槽4开始在本实用新型的盘缆导引器上缠绕,这样充分与现有的盘缆滚筒结合进行盘缆操作,结构简单,操作难度降至最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州大朴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巴州大朴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58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