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5050.4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0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劲松;张燚;龚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五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路永斌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的作用,一般以纱布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雾霾问题也日渐严重。为了防护PM2.5,人们普遍佩戴口罩进行预防,抵御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而滤除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对口罩的材质和密合性要求较高:普通口罩通常无法做到与脸部完全密合,边缘泄露导致防护失效;而高效防护口罩通常导致使用者感到呼吸阻力大,并有强烈的闷热感,更为严重的是,呼吸中的水蒸气难以排除,聚集在口罩内部,加强了呼吸阻力和闷热感,因而用户体验差。
由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口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口罩,该口罩更易与不同脸型达到密合并能有效减少口罩带来的呼吸阻力感和闷热感。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口罩,该口罩包括罩体1、贴面圈2和耳绳3,所述罩体1形状与口鼻部形状相适应,用于覆盖口部和鼻部,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表层11、过滤层12、骨架层13和内层14;所述贴面圈2与罩体1环状连接,用于提高口罩的密合性;所述贴面圈2包括基布层21和表布层22,基布层21与罩体1连接,表布层22与面部贴合;
所述耳绳3设置于罩体1两侧,用于固定口罩,所述耳绳3具有调节扣,可自由调整耳绳长度。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新型提供的口罩中设计有贴面圈,能够有效提高口罩的密合性,并在使用时减小脸部的压迫感;
(2)本新型提供的口罩能够有效减少口罩带来的呼吸阻力感和闷热感,显著改善了佩戴时的呼吸轻松度;
(3)本新型提供的口罩具有良好的支撑韧性和一定的形体恢复能力,能够保证口罩的密合性,同时延长了使用寿命;
(4)本新型提供的口罩中贴面圈材质安全、刺激小,柔和、吸汗,有效减少面颊部位在佩戴时频繁移动对角质层的无必要磨损,对敏感用户更为友好。
(5)本新型提供的口罩中耳绳采用加粗加绒材料,更适合较长时间佩戴;
(6)本新型提供的口罩采用一种便捷调节扣,可调节耳绳长度,有效适用不同脸型及不同耳痛敏感度人群。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口罩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罩体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1中口罩的后视图;
图4中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贴面圈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罩体
2-贴面圈
3-耳绳
11-表层
12-滤层
13-骨架层
14-内层
21-基布层
22-表布层
31-调节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罩,该口罩包括罩体1、贴面圈2和耳绳3,所述罩体1形状与口鼻部形状相适应,用于覆盖口部和鼻部,如图2所示,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表层11、过滤层12、骨架层13和内层14;
如图1所示,所述口罩的罩体1在鼻部向上和向外部突出,能够将鼻部容纳在罩体1的空间内;同时罩体1鼻翼两侧的部位向下凹陷,使罩体1的整体形状更适合脸部形状。这不仅提高了口罩和脸部的密合性,还能够减小口罩死腔,降低二氧化碳重复吸入率,提高呼吸舒适度。
所述口罩的表层11用于透气和防水,可以使用水刺无纺布、棉、麻、丝、化纤类等材料制成;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聚丙烯水刺无纺布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五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五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5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片封装体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堆叠式封装装置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