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塑烘干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2483.4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1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戎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3/02 | 分类号: | B05D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金迪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烘干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塑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生活中金属产品越来越多,一般机器产品外壳也基本上都是用金属制作,当金属外部表面有一层保护膜时,产品容易生锈,使用寿命降低,喷塑烘干设备就是一种在金属表面加工处理的时候用于放置金属的架子,一般金属在进行喷塑的过程中,如果将金属放置在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塑粉分散的面积较大,加工后的塑粉手机比较困难,一般的机架将金属悬挂后,不容易转动,对于劳动者来说,工作量较大,在加工时成本较高。
专利喷塑烘干设备(公告日2016.10.19,公告号CN205651594U)公开了一种喷塑烘干设备,包括机架本体,设在机架本体内侧的若干个吸尘管,所述机架本体顶部中间设有一个方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下方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悬挂机构。本实用新型存在的缺点是:不能对机架内部的空间进行调节,能适用的喷塑产品形状有限,且不方便对塑粉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提高喷塑后的烘干效率,特别是对烘干设备中吊具与产品接触部位,能有效烘干的喷塑烘干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塑烘干设备,包括箱体,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料口和出料口,入料口端的箱体外部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入料口端的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烘干装置,出料口端的箱体内设置有第二烘干装置,第一传送装置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第一传送装置包括输送链、吊钩和吊钩筒,吊钩筒等距设置在输送链上,吊钩和吊钩筒之间螺纹连接,出料口还设置有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一端设置在箱体内部,第二输送带的另一端设置在箱体外部。
优选的,所述输送链设置在箱体外部,且吊钩设置在箱体内,便于将待烘干的产品从箱体外输送至箱体内,将待烘干的产品吊起烘干,可使得待烘干的产品与吊具接触面积少,有利于提高烘干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均为煤炉,能节省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倾斜设置在箱体内,且第一输送带的一端与第二输送带的一端连接,由于第一输送带倾斜设置在箱体内,吊钩上吊挂的待烘干的产品输送到第一输送带的上端时,随着待烘干的产品与第一输送带接触面积越来越多,最终会脱离吊钩自动落至第一输送带上,再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还固定设置有支撑杆,防止待烘干的产品自动落至第一输送带上滑落。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等距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防止待烘干的产品自动落至第一输送带上滑落。
优选的,所述输送链成闭合圆形状,可使得吊挂在吊钩上的待烘干的产品进行循环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有提高喷塑后的烘干效率,特别是对烘干设备中吊具与产品接触部位,能有效烘干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喷塑烘干设备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喷塑烘干设备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箱体;2、入料口;3、出料口;4、第一传送装置;41、输送链;42、吊钩;43、吊钩筒;5、第一烘干装置;6、第二烘干装置;7、第一输送带;71、支撑杆;8、第二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塑烘干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料口2和出料口3,入料口2端的箱体1外部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4,入料口2端的箱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烘干装置5,出料口3端的箱体1内设置有第二烘干装置6,第一传送装置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7,第一传送装置4包括输送链41、吊钩42和吊钩筒43,吊钩筒43等距设置在输送链41上,吊钩42和吊钩筒43之间螺纹连接,出料口3还设置有第二输送带8,第二输送带8的一端设置在箱体1内部,第二输送带8的另一端设置在箱体1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戎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戎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24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