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屉式升降停车位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0437.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4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利国;袁晓光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26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屉 升降 停车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相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屉式升降停车位。
背景技术
国机械式立体停车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停停车位的利用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可达性差。现存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大多设置在距道路较远的位置,驾驶员寻找困难。
二是存取车排队等候时间长。现有机械停车位容量虽大,但出入口设置少数量少,存取车高峰时期经常出现排队存取车的状况,使得停车体验差,无法达到快捷方便随停随走的效果。
三是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覆盖范围有局限性。由于现在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都是规模化布置,车位布置密集但覆盖范围较窄,只能满足周围一小部分区域的停车需求而距离较远的地方,停车完成后还需步行很长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极为不便。
四是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布置形式不灵活。现存的机械式停车设备都属于大型停车设备,对建造场地要求高,需在面积大、配套设施完善的建筑物内,无法利用空余位置分散布置,布置形式不灵活。
五是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建造成本大。还是由于只能规模化建造,前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购买设备进行安装,且使用率不高,难以回本,风险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屉式升降停车位,其目的:
一是缓解城市道路停车位紧张,减少了停车通道,充分利用最靠近城市道路的土地资源,提高停车场和停车位的土地利用率,解决没有地方停车的困扰;
二是为了解决设置内停车和路边停车位对动态交通流的影响,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三是解决停车位和目的地之间距离过远,停车后到达不便,还要走很多路浪费时间的问题;
四是解决寻找停车位困难,无法发现附近的停车位的问题;
五是解决停车操作繁琐的问题,提高停车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抽屉式升降停车位,包括上载车板、下载车板和载车板升降机构,所述上载车板与下载车板平行设置,四角之间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载车板升降机构设置于下载车板下方的地下隐藏车室,载车板升降机构升到最高位时,下载车板与地面道路平齐,载车板升降机构降到最低位时,上载车板与地面道路平齐。
优选的,所述载车板升降机构包括两组叉杆、两根平行固定于地下隐藏车室底面的第一槽钢、第二槽钢、两根平行固定于下载车板下方的第三槽钢、第四槽钢,和一个驱动油缸;
其中第一组叉杆包括中部互相活动连接的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第二组叉杆包括中部互相活动连接的第三叉杆和第四叉杆;所述第一叉杆和第三叉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槽钢、第二槽钢活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三槽钢、第四槽钢可移动接触;所述第二叉杆和第四叉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三槽钢、第四槽钢活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可移动接触;
所述第一叉杆和第三叉杆的上部之间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中部与驱动油缸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油缸的下端活动连接于地下隐藏车室底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之间通过第一定轴连接,第三槽钢与第四槽钢之间通过第二定轴连接,所述第一叉杆和第三叉杆的一端是通过第一定轴与第一槽钢、第二槽钢活动连接;第二叉杆和第四叉杆的一端是通过第二定轴与第三槽钢、第四槽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叉杆和第三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叉杆和第四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轴两端分别与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可移动接触,所述第二动轴两端分别与第三槽钢、第四槽钢可移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之间还通过第三定轴连接,所述驱动油缸的下端与第三定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中部通过螺栓互相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叉杆和第四叉杆中部通过螺栓互相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油缸包括油缸上部和油缸下部,驱动油缸由停车场内的操控设备连接控制,在操控设备的控制下,油缸上部在油缸下部内伸缩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与传统机械停车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抽屉式升降停车位,结构设计简单,其本身从上到下仅由载车板、支柱和升降机构三个部件组成。制作时,可以通过模块化生产的方式在工厂制作出上载车板部件和钢结构框支柱部件,制作出来的部件可以在厂内同升降机进行组装,使这三部分成一个牢固的刚性框架结构并在工厂内完成技术检测并进行模块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利国;袁晓光,未经赵利国;袁晓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0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占用道路的路边停车车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立体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