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航前保护套的拆除检测装置及收纳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2481.7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7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蒋跃飞;乐光;陶金亮;赵国斌;郑博文;项昌毅;蒋晓婷;张宇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李小芳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航前保 护套 拆除 检测 装置 收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航电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检测飞机航前保护套是否拆除的装置及用于飞机航前保护套的收纳箱。
背景技术
飞机在航空公司停机维护以及制造厂在制造飞机的过程中,会将飞机驾驶舱附近的迎角传感器、全静压探头、总温传感器、RAT螺旋桨等用塑料套管和/或柔性材料(统称航前保护套)包裹,以防止灵敏的传感器在停机过程中受到损伤和污染。在飞机起飞前,需要将航前保护套全部摘除才能起飞。如果忘记摘除航前保护套,则可能发生飞行灾难。
目前针对航前保护套的拆除缺乏相应的自动检测方法,所采取的措施一般是由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摘除,随后目视检查,摘除过程中缺乏与机组人员的有效信息沟通。在实践中,曾发生过飞机因未摘除RAT保护套而在起飞后将RAT叶片卷折的案例。
另外,航空公司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驾驶舱内安装一个保护套的收纳箱,地勤人员摘完保护套后放入收纳箱,由机长在航前主动目视检查收纳箱,以确保航前保护套全部摘除后才起飞。此方法的一个缺点是针对不同型号的飞机没有通用的保护套收纳箱,每类飞机需要更改设计以便合适地安放相应地保护套收纳箱。此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给机组增多了航前检查项,增加了工作负担。此方法的再一个缺点是给机组人员的提示意义不够强烈,容易发生人为疏忽。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改进的用于飞机航前保护套的拆除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航前保护套是否拆除的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包括该拆除检测装置的用于飞机航前保护套的收纳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机航前保护套的拆除检测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套槽,所述套槽具有用于放置飞机航前保护套的空间;传感器电路,所述传感器电路检测飞机航前保护套是否放置在所述套槽中;以及状态指示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电路的检测来指示飞机航前保护套是否放置在所述套槽中。
在一方面,所述传感器电路在飞机航前保护套被放置在所述套槽中时发送信号给所述状态指示器以使所述状态指示器指示飞机航前保护套正确放置在所述套槽中。
在一方面,所述状态指示器包括经由开关连接至电源的指示灯,其中所述传感器电路根据飞机航前保护套是否放置在所述套槽中来闭合或断开所述开关。
在一方面,所述传感器电路在飞机航前保护套被放置在所述套槽中时闭合所述开关以点亮所述指示灯,并在飞机航前保护套未被放置在所述套槽中时断开所述开关以关闭所述指示灯。
在一方面,所述开关包括电容传感开关,所述传感器电路包括与所述电容传感开关配合的电容器,所述传感器电路在飞机航前保护套被放置在所述套槽中时对所述电容器进行充电以闭合所述电容传感开关。
在一方面,所述传感器电路位于所述套槽的内表面上以检测飞机航前保护套是否放置在所述套槽中。
在一方面,所述传感器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扫描仪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方面,所述传感器电路包括:扫码器,其扫描在飞机航前保护套表面上的识别码;码比对器,其将所述扫码器扫描的所述飞机航前保护套表面上的识别码与存储的基准码作比较,并在所述识别码与所述基准码匹配时使所述状态指示器指示飞机航前保护套被正确放置在所述套槽中。
在一方面,所述飞机航前保护套表面上的识别码包括二维码或条形码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方面,每个飞机航前保护套表面上具有唯一性的识别码。
在一方面,所述拆除检测装置还包括: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在所述传感器电路检测到飞机航前保护套放置在所述套槽中时发送指示飞机航前保护套已被放置在所述套槽中的信号。
在一方面,所述信号发射器包括有线信号发射器和/或无线信号发射器。
在一方面,所述拆除检测装置还包括可移动指示器,所述可移动指示器包括:信号接收器,其从所述信号发射器接收指示飞机航前保护套已被放置在所述套槽中的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显示器,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提供飞机航前保护套已被放置在所述套槽中的视觉信号。
在一方面,所述显示器提供的视觉信号包括灯信号或显示屏信息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2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