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的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9980.0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1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邵媛媛;祝京旭;李明;罗俊文;李海滨;王小波;刘安琪;赵增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西敦津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51 | 代理人: | 张波涛,管莹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污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串联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畜禽养殖场污水及农业污水等。处理污水的方法有很多,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四种,处理污水时可同时运用这些方法,其中生物法是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因而被广泛采用。污水处理系统通常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市政工程中污水的标准处理系统均为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绝大多数的城市也选择该系统,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收集与处理大流量的污水,具有处理规模大、基建费用大、运行成本高、适用于污染源较集中地区等特点。对于未纳入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地处市郊或远离城镇的特定区域(如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部队营区、旅游风景区、度假区、疗养院、独立别墅区、机场等),更适合于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对其处理。目前我国分散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是以物理和生化组合工艺为主的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其中生化工艺均以传统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及其各种衍生工艺为主。目前该方法占地面积大,能耗高且操作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双塔串联的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串联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两个串联的单塔;
污水经过第一个单塔处理后进入第二个单塔,经所述第二个单塔处理后的水为所述设备的出水;
所述每个单塔中包括生物池;
至少所述生物池的一部分为悬浮颗粒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前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充分利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占地面积少,施工方便,节省能耗,能应对较大的负荷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串联的污水处理设备示意图;
图2为塔式污水处理设备一种实施方式;
图3为塔式污水处理设备另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联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两个串联的单塔;
污水经过第一个单塔处理后进入第二个单塔,经所述第二个单塔处理后的水为所述设备的出水;
所述每个单塔中包括生物池;
至少所述生物池的一部分为悬浮颗粒系统。
对于该实施例而言,虽然上述所述串联的污水处理设备可以由两个单塔串联组成,但不妨碍其由更多个单塔串联组成。该设备采用串联这一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处理污水能力,提高设备应对负荷变化的能力,看似简单,但是串联了至少两个具有悬浮颗粒系统的生物池。当污水太难处理时(“太脏”),或者要求处理后的出水更为清澈时,就可能需要将两级污水处理装置串连起来,比如当出水被要求为四类水体时。
就上述实施例而言,所述悬浮颗粒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得颗粒悬浮在系统中并自由移动着,“各种方式”包括液体方式或气体方式等其他方式(如搅拌),优选气液共同作用方式。
需要说明,虽然这里将其命名为塔式,其实也未必一定需要。也可以是两个其它形状的容器,或者两个不同形状的容量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单塔还包括沉淀池。污水中的污染物在生物池中被处理,然后通过沉淀系统除去水中的污泥后离开该设备。
对于塔式设备而言,反应池和沉淀池可以更紧凑的布局,例如,更进一步的,反应池与沉淀池为竖直分布。一方面,竖直方向的空间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另一方面,搭建塔式设备时,土建简单、施工时间短且费用低。
示例性的,图1中塔1的进水位置和出水位置可在塔1的上部、中部或下部;塔2的进水位置和出水位置可在塔2的上部、中部或下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浮颗粒系统含有重颗粒或/和轻颗粒,所述重颗粒的密度比液相的密度大且小于等于所述液相密度的120%,所述轻颗粒的密度比液相的密度小且大于等于所述液相密度的80%。所述重颗粒的密度和所述轻颗粒的密度越接近于所述液相密度越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西敦津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天津西敦津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9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好氧‑厌氧组合的废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水过滤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