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9643.1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2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欣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欣乐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固 地基 预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建筑的基础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很多都会采用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作为基础进行施工,而对于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而言,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导致个别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的桩端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特别是遇到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的桩端处为软性粘土的时候,其桩端承载力和桩身的沉降量均不能满足要求。
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对桩端周围的土层采用高压旋喷然后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增加工程支出的同时,还会延长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存在的遇到桩端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难以处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包括桩体和预留管道,所述预留管道设置在所述桩体内部;
所述预留管道的一端为顶端,所述预留管道的另一端为底端,所述预留管道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封堵件,所述预留管道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封堵件;
所述第二封堵件和所述预留管道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预留管道的顶端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封堵件上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为敞口形,所述第一封堵件包括板件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板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梯台形,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吻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预留管道的底端的内壁上具有凹槽,所述第二封堵件包括封堵件本体和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吻合,所述活动件和所述封堵件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件可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堵件和所述预留管道的底端吻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堵件上具有两个活动件,两个所述活动件之间具有弹性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堵件上具有固定件,所述活动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活动件和固定件之间均设置有弹性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上具有操控端,所述操控端设置在所述活动件上远离所述凸起的一端,所述操控端凸出于所述活动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堵件的一端凸出于所述预留管道的底端或者所述第二封堵件的一端和所述预留管道的底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在施工完成以后,检测到桩端承载力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取出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从而可以通过预留管道为高压旋喷以及注浆预留通道,方便对桩端的土层进行加固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Ⅱ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Ⅲ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封堵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Ⅳ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可加固地基的预制桩;110-桩体;120-预留管道;121- 顶端;1211-第一连接部;122-底端;1221-凹槽;130-第一封堵件; 1301-第二连接部;131-板件;140-第二封堵件;141-封堵件本体;142- 凸起;143-操控端;144-弹性件;145-活动件;146-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欣乐,未经陈欣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9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工程路用取土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下建筑渗漏治理排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