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缆挂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8125.8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5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思琳 |
主分类号: | H02G3/30 | 分类号: | H02G3/30;H02G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力澜律师事务所34127 | 代理人: | 王际复 |
地址: | 2374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缆 挂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缆挂钩,应用于电缆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电缆线路较长,若电缆长期没有硬物支撑,处于悬空状态,电缆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因此在安装时,在电缆线路上都加设有挂钩,但目前市场上挂钩大多数比较单一,多数为单独的个体,一个电缆挂钩只能承接一根电缆,适用性不强,且电缆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环境风的影响,从挂钩处脱落,现有的电缆挂钩没有压紧装置,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安全稳定的新型电缆挂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挂钩,包括:支撑座、连接孔、电缆座、下豁口、加强块、滑块、压紧块、上豁口、销钉,所述支撑座的上下两侧均水平开有一个连接孔,所述电缆座、下豁口、加强块、滑块、压紧块、上豁口、销钉构成一个电缆固定装置,所述电缆固定装置安装在支撑座的右端面上,所述电缆座的左端面焊接在支撑座的右端面上,所述电缆座的下端面上固接一个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为梯形结构且其左端面与支撑座右端面固接在一起,所述电缆座的上端面上均匀开有下豁口,所述滑块固接在支撑座的右端面上,且滑块置于对应的电缆座上侧,所述压紧块左部开有与滑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压紧块通过凹槽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压紧块的下端面上对应于下豁口开有上豁口,所述上豁口与相应的下豁口合围成一个圆柱结构,所述压紧块的右端及电缆座的右部均开有竖直沉孔,所述销钉插入压紧块与电缆座的沉孔内。
所述电缆座上的下豁口、压紧块的上豁口数目为2-6个。
所述电缆固定装置为2-4个。
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益效果:
1、结构新颖;
2、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缆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其中:1-支撑座;2-连接孔;3-电缆座;4-下豁口;5-加强块;6-滑块;7-压紧块;8-上豁口;9-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挂钩,包括:支撑座1、连接孔2、电缆座3、下豁口4、加强块5、滑块6、压紧块7、上豁口8、销钉9,所述支撑座1的上下两侧均水平开有一个连接孔2,所述电缆座3、下豁口4、加强块5、滑块6、压紧块7、上豁口8、销钉9构成一个电缆固定装置,所述电缆固定装置安装在支撑座1的右端面上,所述电缆座3的左端面焊接在支撑座1的右端面上,所述电缆座3的下端面上固接一个加强块5,所述加强块5为梯形结构且其左端面与支撑座1右端面固接在一起,所述电缆座2的上端面上均匀开有下豁口4,所述滑块6固接在支撑座1的右端面上,且滑块6置于对应的电缆座2上侧,所述压紧块7左部开有与滑块6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压紧块7通过凹槽与滑块6滑动连接,所述压紧块7的下端面上对应于下豁口开有上豁口8,所述上豁口4与相应的下豁口8合围成一个圆柱结构,所述压紧块7的右端及电缆座2的右部均开有竖直沉孔,所述销钉9插入压紧块7与电缆座2的沉孔内。
所述电缆2座上的下豁口4、压紧块7的上豁口8数目为2-6个。
所述电缆固定装置为2-4个。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在布线时,支撑座1通过连接孔2与螺栓配合固接在支撑墙体上,放入电缆前,先手动取出销钉9,将压紧块7上移,然后将电缆依次放入下豁口4内,下移压紧块7,通过上豁口8与下豁口4将电缆夹持,最后放入销钉9,进行进一步固定,采用本实用新型,每个电缆挂钩可同时夹持多根线缆,集成度高且不会发生电缆从挂钩处脱落的现象,更为安全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思琳,未经陈思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81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