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7886.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1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万君;黄娟丽;加拉有卓;成亚军;施亦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9/015 | 分类号: | A41D19/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3 | 代理人: | 陈向敏 |
地址: | 61010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手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手套。
背景技术
手套作为手部保暖或劳动保护用品,并广泛的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劳动保护用手套要求比较厚实,有的经过表面涂塑处理,以提高耐磨、防滑、防水性能,在使用者工作过程中,保护使用者手部免受磨伤。
在实际使用中,发明人发现,目前手套还存在有不足,原因在于,在某些使用者手部长时间保持不动,手部依然存在有冻僵等风险,例如,处于寒冷环境中的病人,特别是手部不方便活动的病人,其手部难以活动,手套并不能良好保持病人手部的暖和;另外在较为寒冷的地区或者工作环境中,手套材质需要设置得较厚和较硬,虽然起到了避免工人手部磨损的问题,但是,这些手套因为较厚和较硬的材质,却难以与使用者手部良好贴合,难以起到保温作用和透气作用,使得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后,手部出现冻僵的问题,在低温环境的焊接工作中,使用者手部长时间保持大概固定的姿势,手部极容易出现冻僵的情况。
因此,基于上述,目前需要设计一种在手部长时间保持不便姿势下,也能够保证手部暖和的手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手套在用户手部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时,手部依然存在冻僵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手部长时间保持不便姿势下,也能够保证手部暖和的手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热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和换热盒,所述换热盒内设置有用于吹出热风的热风装置,所述换热盒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热风装置导电连接的电池装置和控制所述热风装置启停的开关装置,所述热风装置还包括有吹出热风的出气管和外部空气进入热风装置的进气管,所述手套包括内层和外层,在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与所述热风装置的出气管连通,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手套本体的手掌部分和五指部分后由手掌部分穿出所述手套本体。
本申请的加热手套,通过设置换热盒,在换热盒内设置热风装置,在需要加热手套时,通过开关装置启动热风装置,热风装置吹出热风,热风进入到通气管中,流过手套本体,进而实现对手套的主动加热,如此,即便是人体手部不方便活动也能保证暖和的温度;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的加热手套时采用热风加热,手套本体并不与带电的加热装置直接连接,如此,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一端与所述热风装置的出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风装置的进气管可拆卸的连接。是热风在热风装置和通气管中循环,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热能利用,进而提高手套的加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手套本体内的部分上设置有若干的通孔。使热风能够直接进入手套内部,不仅能够加热更多的区域,使各个区域温度较为均衡,而且还能够带出手套中的潮气,保证手套内的干燥性。
优选的,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通气管朝向掌心的一侧。在正常放松状态下,手指呈微曲状,即,在手心出形成一凹陷区域,通孔朝向掌心一侧,有助于在该凹陷区域内形成热气区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手套的加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手套本的外层采用不透气的树脂材料制得。如此,使得热气完全部进入手套内部,然后从手套的开口处流出,进一步的提高了加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电池装置为可反复充电和放电的蓄电池,所述电池装置上设置有对其充电的充电接口。方便热风装置的稳定使用。
优选的,所述热风装置的进气管与所述手套本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是是热气循环,在不循环时,可以更方便的带出手套内的潮气,而在循环时,可以更高效的加热手套,进一步的方便的使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加热手套,通过设置换热盒,在换热盒内设置热风装置,在需要加热手套时,通过开关装置启动热风装置,热风装置吹出热风,热风进入到通气管中,流过手套本体,进而实现对手套的主动加热,如此,即便是人体手部不方便活动也能保证暖和的温度;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的加热手套时采用热风加热,手套本体并不与带电的加热装置直接连接,如此,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套本体的手指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手套本体;2、换热盒;3、热风装置;4、电池装置;5、开关装置;6、出气管;7、通气管;8、通孔;9、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7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