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李氏瓶专用长颈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6990.9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0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韩韫;顾颖;肖珊;梁新华;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大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11/02 | 分类号: | B67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李氏瓶 专用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李氏瓶,特别涉及一种李氏瓶专用长颈漏斗。
背景技术
在利用李氏瓶进行水泥、粉煤灰等粉末状样品进行密度试验时,需要先向李氏瓶内装入无水煤油,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水泥。然而装填试样的过程存在以下问题:直接向李氏瓶内装填试样,若装填过快,样品易吸附于瓶壁、堵塞于瓶身中段;若装填过慢,无水煤油易挥发,且烘干的试样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用小匙“一点点”地装入李氏瓶,易造成装填过程中试样泼洒等质量损失,严重的甚至前功尽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李氏瓶专用长颈漏斗,其能够快速装填待测样品且不会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李氏瓶专用长颈漏斗,包括样品仓,所述样品仓下设置有插入李氏瓶中的颈管,所述样品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通过上述方案,在向李氏瓶中装入无水煤油后,在整个李氏瓶的内壁残留煤油,从而影响待测样品的装填。为此,将该长颈漏斗插入到李氏瓶中直到煤油的液面之上,然后向该长颈漏斗中装入待测样品,待测样品顺着长颈漏斗快速进入煤油中,不会和李氏瓶内壁的煤油接触,从而避免了堵塞;同时,在装填待测样品时,通过搅拌装置能够加快待测样品下落,避免阻塞,提高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样品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上位于颈管内均布有若干搅拌叶片一。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转动搅拌轴驱动搅拌叶片转动来对颈管内的待测样品进行搅拌,加速待测样品的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样品仓上部为圆筒,下部为锥斗。
通过上述方案,样品仓下部呈锥斗状,能够让待测样品更好的从圆筒向颈管内过渡,便于待测样品的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锥斗上部设置有转动连接在搅拌轴上的进样筛盘,所述进样筛盘包括两层紧贴的筛片,所述筛片上圆周均布若干筛孔,并且所述筛孔间的间距大于等于筛孔宽度,位于上方的所述筛片向上设置有拨片。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拨片转动上层的筛片,让两个筛片的筛孔对齐或者错开,实现进样筛盘的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上位于圆筒和锥斗内的部分均设置有搅拌叶片二。
通过上述方案,搅拌叶片二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搅拌,避免待测样品阻塞。
进一步的,所述样品仓上设置有漏斗盖。
通过上述方案,在将待测样品倒入样品仓内后,盖上漏斗盖,避免待测样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向李氏瓶中装入无水煤油后,在整个李氏瓶的内壁残留煤油,从而影响待测样品的装填。为此,将该长颈漏斗插入到李氏瓶中直到煤油的液面之上,然后向该长颈漏斗中装入待测样品,待测样品顺着长颈漏斗快速进入煤油中,不会和李氏瓶内壁的煤油接触,从而避免了堵塞;同时,在装填待测样品时,通过搅拌装置能够加快待测样品下落,避免阻塞,提高效率;
2、样品仓下部呈锥斗状,能够让待测样品更好的从圆筒向颈管内过渡,便于待测样品的流动,通过转动搅拌轴驱动搅拌叶片转动来对颈管内的待测样品进行搅拌,加速待测样品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用于体现长颈漏斗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用于体现进样筛盘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样品仓;11、圆筒;111、漏斗盖;12、锥斗;121、颈管;2、搅拌轴;21、搅拌叶片一;22、搅拌叶片二;3、进样筛盘;31、筛片;32、筛孔;33、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李氏瓶专用长颈漏斗,如图1和2所示,包括样品仓1,样品仓1上部为圆筒11,圆筒11上方带有漏斗盖111,下部为锥斗12,锥斗12底端连接有颈管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大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大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69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ppendorf管开盖器
- 下一篇:一种自排气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