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奶泡机的底置非接触式搅拌发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6530.6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5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梁学仁;陈健良;赵金城;伍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事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3/042 | 分类号: | A47J43/042;A47J4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利宇宁 |
地址: | 527499 广东省云浮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奶泡机 底置非 接触 搅拌 发泡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奶泡机的底置非接触式搅拌发泡组件,包括有搅拌杯和用于加热搅拌杯的感应线圈组件;搅拌杯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有能够空转的搅拌轴和至少两个相对搅拌轴对称设置的第一磁体,搅拌杯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吸住两个第一磁体的第二磁体以及能够驱动第二磁体旋转的电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奶泡机的底置非接触式搅拌发泡组件通过电机驱动第二磁体的旋转,然后通过第二磁体的非接触式磁力带动第一磁体旋转从而实现分离式驱动,搅拌杯无需开孔且加工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奶泡机,尤其涉及一种奶泡机的底置非接触式搅拌发泡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奶泡机一般是通过设置在搅拌杯上方的动力源直接驱动搅拌轴来完成牛奶的打泡,然而这种结构设置要求了奶泡机上方的结构过于复杂,搅拌杯盖上需要设置动力源导致搅拌杯盖的重量过大,取杯难度大;另一种方式是在搅拌杯的下方设置动力源,然而现有的驱动方式需要在搅拌杯的底部设置传动部分从而使动力源能够驱动搅拌杯内的搅拌轴转动,这样的方式需要搅拌杯底部开孔,密封性能不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奶泡机的搅拌部分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取杯的搅拌发泡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奶泡机的底置非接触式搅拌发泡组件,包括有搅拌杯和用于加热搅拌杯的感应线圈组件;搅拌杯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有能够空转的搅拌轴和至少两个相对搅拌轴对称设置的第一磁体,搅拌杯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吸住两个第一磁体的第二磁体以及能够驱动第二磁体旋转的电机。
优选的,还包括有能够提供交流电的电源组件,电源组件连接感应线圈组件和电机,电源组件连接电机的线路中设置有把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电流转换器。
优选的,电源组件连接感应线圈组件的线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
优选的,电源组件连接电机的线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
优选的,还包括有能够把电机的工作热量排出的风机。
优选的,还包括有套设在感应线圈组件和电机外的外壳,外壳在对应电机高度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风机的固定架。
优选的,搅拌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在搅拌轴上的磁铁座,第一磁体固定在磁铁座上,磁铁座的底部设置有发泡弹簧。
优选的,还包括有用于固定感应线圈组件的线圈支架。
优选的,还包括有感温区域贴合于搅拌杯底部的感温件,搅拌组件的高度低于感温件的高度。
优选的,搅拌杯的底部设置有容置感温件的感温区域嵌入的凹部。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奶泡机的底置非接触式搅拌发泡组件通过电机驱动第二磁体的旋转,然后通过第二磁体的非接触式磁力带动第一磁体旋转从而实现分离式驱动,搅拌杯无需开孔且加工便捷。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 为奶泡机中加热部分和搅拌部分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 为线圈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3 为奶泡机中外壳内部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事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事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6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房用避光货物架
- 下一篇:一种体感智能游戏健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