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蛋白壳皮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3312.7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4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李成龙;李建宇;张金卷;朱争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B02C7/06 | 分类号: | B02C7/06;B02C7/16;B02C7/14;B02C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蛋白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植物蛋白壳皮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来源是从植物里提取的,营养与动物蛋白相仿,但是更易于消化。含植物蛋白最丰富的是大豆。大豆皮是大豆制油工艺的副产品,占整个大豆体积的10%,占整个大豆重量的8%。大豆皮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代替草食动物粗饲料中的低质秸秆和干草。因此回收大豆皮具有很高的前景,现有的大豆皮一般由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常见的回收装置有大豆脱皮机。
然而,当前的老式大豆脱皮机,使用刀盘旋转式脱皮,脱皮效果不佳,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植物蛋白壳皮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植物蛋白壳皮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内壁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内壁固定有推杆电机,且推杆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第三通孔,且第一连接杆转动安装在相应的第三通孔内,且两个第一连接杆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研磨轮,所述研磨轮竖向布置,所述壳体的顶部嵌装有漏料斗,所述漏料斗为中空结构,且漏料斗的内部与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底部固定有底座,且底座的顶部固定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滤皮筛。
优选的,所述漏料斗的顶部设有与漏料斗内部连通的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壳体正面板设有玻璃门,且正面板一侧设有控制器,且第一驱动电机、推杆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和振动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且控制器型号为80C51。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接线孔,且接线孔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分别位于第三驱动电机的两侧的第一集料盆和第二集料盆。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能带动相应的研磨轮转动,进而充分研磨大豆,快速脱皮;竖向布置的研磨轮增大了与大豆的接触面积,能提高研磨效率;通过推杆电机和相应的驱动电机配合使用,能调节两个研磨轮之间的距离;振动电机能振动滤皮筛,进而将大豆皮筛选出来回收利用;通过第三驱动电机可以将滤皮筛转到第二集料盆的顶部便于配装大豆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植物蛋白壳皮回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植物蛋白壳皮回收装置的正视图。
图中:1壳体、2研磨轮、3第一驱动电机、4推杆电机、5第二驱动电机、6第一连接杆、7漏料斗、8进料口、9第三驱动电机、10 第二连接杆、11振动电机、12滤皮筛、13第一集料盆、14第二集料盆、15玻璃门、1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未经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33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