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沫罐的溢流回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6647.6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1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吉小牧;赵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地下工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28 | 分类号: | A62C3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溢流 回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沫罐,特别涉及一种泡沫罐的溢流回收结构。
背景技术
消防车的泡沫罐都设有溢流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泡沫罐内注入太多的泡沫,当泡沫在泡沫罐内注满时,泡沫将从溢流装置中溢流出来。
公开号为CN2030903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消防车的泡沫罐溢流回收装置,其结构包括设于泡沫罐顶部并与所述泡沫罐连通的溢流管,还设置有泡沫液回收装置,所述泡沫液回收装置包括积液槽、导流管和积液桶,所述积液槽密封罩设所述溢流管,所述导流管穿设所述泡沫罐,所述导流管的上管口与所述积液槽连通。泡沫液从所述溢流管溢出至所述积液槽内时,经导流管导流至积液桶,可以回收溢流出来的泡沫液,减少泡沫液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泡沫罐的溢流回收结构,具有回收溢流出来的泡沫液,减少泡沫液浪费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泡沫罐的溢流回收结构,包括设置在罐体顶部的溢流管以及设置在罐体下端的积液盒,所述积液盒的上端与罐体下端连通,所述积液盒上端设有封闭积液盒盒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供罐体内泡沫液流入积液盒内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纵截面为倒锥形,所述连通孔内滑移连接有与连通孔配合的并将连通孔封闭的锥形封闭块,所述积液盒在盖板的下端沿积液盒盒壁滑移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封闭块的一端固定在顶板上,所述封闭块背离顶板的一端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穿过罐体并延伸出溢流管,所述盖板在朝向顶板的一侧设有防止盖板和顶板抵触的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罐体内的泡沫液到溢流管内时,拉绳将封闭块向上拉出,进而使得封闭块带动顶板也向上移动,将连通孔逐渐打开,当顶板与固定杆抵触时,连通孔被打开的最大,利于泡沫液进入积液盒内进行蓄积,将罐体内多余的泡沫液进行收集,减小泡沫液的浪费,当溢流管内的泡沫液液位下降到溢流管下端时,松开拉绳,使得封闭块在自身重力以及泡沫液压力的作用下将连通孔封闭,此时顶板沿着积液盒的盒壁向远离盖板方向移动,直至封闭块的锥面与连通孔的锥面抵触时,限制了顶板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上端沿溢流管径向转动连接有供拉绳缠绕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溢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拉绳收纳缠绕在转轴上,操作者可以通过转动转轴将拉绳拉出罐体,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伸出溢流管的一端由固定在罐体上的电机驱动,所述溢流管的内壁上设有控制电机转动的液位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管内的液位持续升高,当升高到一定的位置时触发液位传感器,使得液位传感器控制电机驱动转轴转动,智能化程度高,节约了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的管壁上设有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窗的设置使得操作者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溢流管内泡沫液的水位,进而控制转轴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块与连通孔孔壁抵触的位置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减小了封闭块与连通孔之间的磨损,且增加了封闭块与连通孔之间的密封性,减小了罐体内泡沫液的泄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液盒下端设有与罐体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将积液盒内的泡沫液输送到罐体内的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将积液盒内的泡沫液回流到罐体内,使得积液盒内的泡沫液能够快速的被加以应用,在积液盒蓄积罐体内多余的泡沫液时,截止阀限制了积液盒内泡沫液的流动,泵在积液盒内的泡沫液需要流动时将泡沫液输入到罐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液盒的盒底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较低的一端位于排水管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的设置使得积液盒内泡沫液有向排水管流动的趋势,利于积液盒内泡沫液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液盒的盒底设有控制泵工作的重力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积液盒内的泡沫液经过排水管流出后,重力传感器检测不到重力,此时将控制泵停止工作,防止泵空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地下工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地下工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66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脑显示屏
- 下一篇:多功能笔记本电脑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