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住宅式集装箱顶部结构所使用的锁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3603.8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7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溢忠;黄加盛;邓政清;黄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正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张迪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住宅 集装箱 顶部 结构 使用 锁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住宅式集装箱顶部结构所使用的锁边机。
背景技术
住宅集装箱是特殊用途集装箱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灵活,方便运输,可自由组合,反复利用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旅游领域的办公楼、宿舍、仓库、商店、酒店。在现有的住宅用集装箱市场中,建设工程现场应用最为广泛,它主要用于无法建立永久性,固定性建筑的施工区域。
住宅用集装箱通常采用焊接标准集装箱的波浪形防腐金属板作为箱体的第一道外墙,由于应用现场情况复杂,对于住宅用集装箱采光、保温、安全、出行的需求各异,致使标准干货集装箱形式的产品需在加工结束后进行2次外墙施工,不利于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节奏。同时,工地住宅用集装箱为非永久性建筑,固定的波浪形防腐金属板难以满足多个用户的体验和细节诉求,整改困难。
特别重要的是,住在集装箱的顶部结构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工艺复杂,需要机器和人工的相互配合,成品率和生产效率都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住宅式集装箱顶部结构所使用的锁边机,能够实现对集装箱顶板四周的锁边与框架进行自动钩锁。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住宅式集装箱顶部结构所使用的锁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驱动机构和挤压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带动行走机构和挤压机构沿着顶板的四周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所述挤压机构与顶板四周的锁边挤压,使其弯折并与集装箱顶部框架钩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机构具有至少两个沿着行走方向前后设置的挤压面,所述挤压面的倾斜角度不相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面为三个,并且其与水平面的夹角沿着行走的方向依次减小。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机构设置于锁边机的底部,其包括三个沿着行走方向间隔平行设置的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靠近顶板四周的一面为所述挤压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为滚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滚轮为两组,其设置在锁边机底部轴向的两侧;并且,两组滚轮不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锁边机还包括两个提拉手,其分别沿着行走方向设置在锁边机的两端。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锁边机,通过在行走的过程中让挤压机构对锁边进行挤压,从而改变锁边的弯折角度,达到将锁边与顶板裙边钩锁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锁边机,通过设置三个角度不同的挤压面,依次对锁边进行挤压,从而达到了分段改变锁边角度的目的。这样就能够让锁边的弯折角度尽可能变大,从而与裙边更好的钩锁。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锁边机,具有两组滚轮,分别放置在围挡和顶板上,稳定性比较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锁边机,还设置了提拉手,通过该提拉手就可以方便使用者快速将锁边机进行取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住宅式集装箱顶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框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顶板中蒙皮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在锁边机没有工作前,锁边和裙边的位置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锁边机的结构图;
图6-8为锁边机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住宅式集装箱顶部结构以及与之相配使用的锁边机3。所述顶部结构包括:框架1和顶板2;所述框架1构成一矩形的容置空间11;
所述框架1的外周为一圈围挡,所述围挡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水平向内延伸出一平台12;该平台12的自由端垂直向上延伸出一包围边13;所述包围边13的自由端向着远离容置空间11的方向水平延伸出一裙边14;所述包围边13与围挡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面之间形成一容置槽15。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包括横杆16、竖杆17以及用于连接横杆16和竖杆17的转角连接件18。所述横杆16与竖杆17通过焊接连接,并在四个直角端形成让位空间;所述转角连接件18设置于让位空间内并分别与横杆16和竖杆17的一端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矩形框架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正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正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36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多功能公交站台
- 下一篇:一种伸缩舞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