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3426.3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2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鹏;陈晓国;黄向敏;丁泽俊;赵俊杰;王俊锞;蔡广林;黎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奔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潘桂生,黄青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广州市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线路 末端 无功 电压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配电网网架相对薄弱,用电区域面积大,变电站布点较少,线路供电半径过长,容易造成线路末端电压越下限;另外,用电户数多,地域分散,户用负荷小且时空分布不均,导致送电效率较低,且季节性影响较大,高峰负荷时末端电压偏低。配电网供电能力的不足,也导致了部分用户用电质量较差,存在功率过剩或缺额等问题。电力设备的老龄化问题,配变容量选取的不合理,辅助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多在农村山区线路远端小线径接入的小水电,难以统一调度管理,丰水季节部分地区电压严重偏高等因素均影响配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传统的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方案包括:采用电容器和电抗器等结构进行无功补偿、以及利用调压变压器以及带无功调节能力的DG(分布式电源)进行相应调节,其虽然有助于提高电压并减少功率损耗,但其容性和感性补偿分离,离散调节,容易使无功电压的调节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案容易使无功电压的调节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
一种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包括调压变压器,电容模块、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第二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以及控制器;
所述调压变压器的二次线圈与电容模块并联,所述调压变压器的二次线圈中补偿线圈的一端连接配电网线路末端的电压输入端,所述补偿线圈的另一端 通过电流采样电路连接配电网线路末端的电压输出端,所述补偿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交流接触器连接所述调压变压器的一次侧接线端,所述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所述第二电压采样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压采样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分别连接所述调压变压器、电容模块以及电流采样电路。
上述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将调压变压器的二次线圈与电容模块并联,且调压变压器的二次线圈中补偿线圈的一端连接配电网线路末端的电压输入端,补偿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电流采样电路连接配电网线路末端的电压输出端,补偿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交流接触器连接所述调压变压器的一次侧接线端,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第二电压采样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采样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分别连接所述调压变压器、电容模块以及电流采样电路;这样控制器可以根据配电网线路末端的相关电流、电压信号,准确向调压变压器输出调节指令,使上述调压变压器可以依据上述调节指令进行相应的无功电压调节,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图1,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配电网线路末端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调压变压器10,电容模块21、第一交流接触器22、第一电压采样电路23、第二电压采样电路24、电流采样电路25以及控制器26;
所述调压变压器10的二次线圈与电容模块21并联,所述调压变压器10的二次线圈中补偿线圈11的一端连接配电网线路末端的电压输入端,所述补偿线圈11的另一端通过电流采样电路25连接配电网线路末端的电压输出端,所述补偿线圈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交流接触器22所述调压变压器10的一次侧接线端,所述第一电压采样电路2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采样电路2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26,所述第二电压采样电路2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压采样电路24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26,所述控制器26还分别连接所述调压变压器10、电容模块21以及电流采样电路25。
如图1所示,上述补偿线圈11的另一端还可以根据相应的应用需求连接配电网线路末端的零线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奔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市奔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34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