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腔室结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集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2634.1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5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毛方;林钰珍;巫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S10/70 | 分类号: | F24S10/70;F24S70/20;F25B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2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太阳能 吸收 制冷 集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室结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集热器,属于太阳能集热装置,可应用在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器上。包括吸热歧管、上集管、下集管、高温隔热层、玻璃盖板、壳体。所述腔室结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集热器由若干C型吸热歧管构成腔式结构,吸热歧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和上集管和下集管相连,吸热歧管和上下集管表面均有吸收式涂层用于吸收太阳光。腔式结构对入射太阳光具有黑腔效应,可使大部分入射太阳光被吸收,有效增加了集热器的集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室结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集热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属于不同于传统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的一种制冷技术,它主要利用发生器的发生作用和吸收器的吸收作用实现工质对的分离和结合。其中的耗能环节在于发生器的沸腾需要大量吸热。太阳能是一种低能量密度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利用的关键环节在于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太阳能集热器一般采用吸热管道表面涂层以实现对太阳能光谱的选择性吸收,从而实现集热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太阳能集热器辐射损失较大、集热效率不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室结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集热器。
腔室结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集热器,包括吸热歧管、上集管、下集管、高温隔热层、玻璃盖板、壳体,吸热歧管为C型吸热歧管,若干C型吸热歧管平行排列形成腔式结构,若干C型吸热歧管的上端与上集管相连,下端与下集管相连;高温隔热层位于外壳和C型吸热歧管之间,所述的外壳上设有玻璃盖板,所述的玻璃盖板正对C型吸热歧管平行排列形成的腔式结构。
所述的吸热歧管、上集管、下集管的表面均设有吸收式涂层用于吸收太阳光。
所述的上集管和下集管的两端均设有接口,用于集热器之间进行串联或者并联。
该集热器不仅可以有效地吸收经过聚焦的太阳辐射能量,而且可以利用其结构上的特点有效降低辐射损失。可以通过腔式结构有效降低辐射损失,进而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结构简单,可以模块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腔室结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集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腔室结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集热器的外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若干C型歧管1的上端和上集管2相连,另一端和下集管3相连,在C型歧管1、上集管2和下集管3表面均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在上集管2的两端是用于集热器之间相互连接的接口5和接口6,下集管3的两端是用于集热器之间相互连接的接口7和接口8。外壳4和C型歧管1之间填充有高温隔热材料形成高温隔热层。在太阳能吸收窗口盖有透明玻璃10。
该集热器在具体工作时盖有透明玻璃10的矩形窗口是接受太阳辐射的区域,太阳光从一定范围射向集热器窗口时,由于集热器的腔室结构具有二次反射效果,可见光线和红外热辐射光线经腔室内部的歧管表面和集管表面的多次反射后被集热器自身吸收,有效避免了光线和热辐射的反射损失。若干个集热器单元可根据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容量大小过接口5~8进行串联或并联。
若干表面有吸收式涂层C型吸热歧管构成腔室结构,此腔式结构两端分别与上集管、下集管相连,共同对从各个方向入射的太阳辐射均可进行二次反复吸收,具有一定的黑体效应。C型吸热歧管和上下集管为吸收式制冷工质的流道,上下集管上有连接端口,可以将根据制冷系统的容量将这些集热器作为集热单元进行串联或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26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