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现场的多功能数据处理器及远程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1244.2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0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曹梦龙;由东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现场 多功能 数据 处理器 远程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现场的多功能数据处理器及远程监控系统,尤其涉及基于ARM微控制器,将数据处理器与GPRS无线传输功能结合到一起的远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设备也越来越多样化,工业现场中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受到诸如温度、湿度、电压、电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工业设备接口丰富多样,单一接口的数据处理器不能够满足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的需求,同时为了对现场的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测,减少人力和财力,作为生产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远程监控技术,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此,十分需要一种远程监控系统来实时地监测工业现场的数据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现场的多功能数据处理器及远程监控系统,将多功能数据处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传输平台,使远程监控系统对工业现场实时监控,从而使工业现场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由数据处理器、远程监控系统和人机交互单元组成;所述数据处理器包括ARM微控制器、模拟量输入、通信接口输入、开关量输入、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所述远程监控系统包括GPRS无线传输模块、监控服务器、数据终端;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输入输出及显示设备;所述ARM微控制器分别于模拟量输入、通信接口输入、开关量输入、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人机交互单元和GPRS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所述的监控服务器通过GPRS无线传输模块与ARM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的数据终端通过网络与监控服务器相连;所述监控服务器可以与ARM微控制器进行一对多的双向无线通信;所述监控服务器可以与数据终端进行一对多的双向无线通信。
所述的ARM微控制器采用STM32F107VCT6作为主控芯片。
所述通信接口输入包括RS-232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和CAN通信模块。
所述的存储模块利用SD卡进行数据存储。
所述的电源模块是外部电源经过DC-DC电源隔离模块为系统供电。
所述的监控服务器采用嵌入式WEB服务器,用户可以接入服务器进行数据共享和相互通信。
所述数据终端包含移动手持设备和PC机。
所述的人机交互单元输入输出及显示设备包括TFT液晶触摸屏和红黄绿三色指示灯。
所述的GPRS无线传输模块采用GSM/GPRS无线通信控制芯片SIM800C。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突出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功能数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采集,其接口丰富、功能多样、集成度高、适应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TFT液晶触摸屏,创建了更加简洁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与ARM微处理器连接,实现了对工业现场设备的集中监测和控制。
(3)本实用新型在通信接口输入设有电路保护模块,针对工业现场复杂的使用环境,可有效的对核心控制回路进行防尘、防潮、防浪涌和防静电保护。
(4)本实用新型运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与WEB服务器技术,构建了一个无线的、实时的远程监控系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管理人员能够根据终端检测设备实时地监测多台工业现场设备的情况,提高人员利用率,节省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业现场的多功能数据处理器及远程监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1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