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开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8727.1 | 申请日: | 201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3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陆斌;张镇;伍仕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斌;张镇;伍仕兵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外科手术 开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开颅装置,具体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开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经常需要在颅骨钻孔后进行手术,颅骨钻孔直径一般在 1~2厘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仪器已经越来越先进,对于病灶的定位也越来越精确,因此就出现了微创手术,对于微创手术而言,一般颅骨钻孔直径只需要2mm,就可进行手术,微创手术不仅对人体伤害小,而且术后容易恢复。
对于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在颅骨钻孔时,首先需要使用头颅固定器将患者头颅固定,然后再对头颅钻进行位置定位和校正,再进行头颅钻孔。现有技术中头颅钻孔的方法有以下不足:
1、当钻通头颅时,控制头颅钻中电机的电源断开,但是由于惯性,电机会带动钻头再转几圈后才能静止停转,由于钻头已经穿透颅骨,继续转动后,钻头会继续深入而损伤脑组织,如果控制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医疗事故。
2、现有技术中进行头颅钻孔时,很难保证钻头的进钻方向与颅骨垂直,如果稍有偏差就会偏离手术部位,需要重新进行头颅钻孔,不仅增大了手术难度和手术时间,而且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现有技术中进行头颅钻孔时,由于每个人的颅骨厚度不同,进行头颅钻孔时,很难对钻孔深度进行控制,钻孔时需要实时的进行钻孔深度检查以及校正,钻孔难度大,手术风险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开颅装置,头颅钻孔结束时,钻头能够及时的停转,避免由于电机的惯性带动钻头继续深入而损伤脑组织;在进行头颅钻孔时,能够很好的保证钻头的进钻方向与颅骨垂直,避免出现偏差,使钻孔偏离手术部位,避免了重新钻孔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的对钻孔深度进行控制,大大减小了手术风险。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开颅装置,包括头颅固定器,还包括定位调节板,可调节驱动装置、可调节垂直限位装置、连接轴、钻杆和钻头,所述头颅固定器上设有角度可调节平台,所述角度可调节平台上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上设有弧形调节通孔,所述定位调节板底部两侧铰接有调节支撑杆,所述调节支撑杆底部设有调节球,所述调节球上设有与弧形调节通孔相适应的圆形调节通孔,所述定位调节板上设有驱动装置调节滑槽和垂直限位装置调节滑槽,所述可调节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调节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可调节垂直限位装置与垂直限位装置调节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可调节驱动装置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遥控电机以及与遥控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齿轮,所述可调节垂直限位装置包括与垂直限位装置调节滑槽滑动连接的滑杆以及滚动轴承,所述滑杆与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与轴承的内圈过渡配合连接,所述连接轴顶部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连接轴底部与钻杆顶部连接,所述钻杆底部与钻头连接,所述钻头上卡接有调节垫片。
所述弧形调节通孔和圆形调节通孔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
所述定位调节板与调节支撑杆顶部铰接处设有固定螺栓。
所述连接轴底部设有六角连接头,所述钻杆顶部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六角连接头相配合的内六角凹槽。
所述钻杆底部设有柱形槽,所述钻头顶部设有与柱形槽相配合的柱形插头,所述钻杆与钻头在柱形槽槽口处焊接。
所述调节垫片为钢片,所述调节垫片为5~10个,每个所述调节垫片的厚度为0.2mm。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斌;张镇;伍仕兵,未经陆斌;张镇;伍仕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8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头骨锉折弯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外科手术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