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来拆卸旋流器溢流管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4564.X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0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牟兴刚;周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王芸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来 拆卸 旋流器 溢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拆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来拆卸旋流器溢流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企业中,水力旋流器广泛应用于物料的分级作业,也用于浓缩、脱水和分选等作业。即主体结构为一个空心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联接而成,空柱体中央插有一个溢流管,给料口设于圆柱体切线方向,圆锥体下端连接供排放底流用的沉砂管。
水力旋流器的两个产品分别通过溢流管和沉砂管排出,矿浆中的矿粒通过溢流管时会对其产生较大的磨擦,管壁经过一段时间磨损后变薄,影响连续生产,需要及时更换。实际生产中,由于矿石硬度较大,溢流管磨损很快,平均每月要更换一次,以10000吨的生产系统为例,每次更换需要三个人工作一天才能完成。由于溢流管是镶嵌在旋流器主体上的,更换溢流管时作业空间受限,拆卸非常不容易。取出溢流管时要用天车将拴好钢丝绳的钢棒将溢流管的下部拉住,由一人手扶固定,另外一个人用大锤敲击溢流管,将溢流管内衬与外管之间粘结的矿粒震松,然后再用天车将溢流管从旋流器里拉出。另外一方面,由于溢流管使用时间长,旋流器里面湿气大,溢流管与旋流器镶嵌部分结垢生锈厉害,就造成不易取出,取时大锤敲击数下,溢流管也取不出来,有时会造成钢丝绳拉断,费时费力,大锤敲击还会造成旋流器损坏,造成旋流器报废,造成备件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来方便拆卸旋流器内溢流管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来拆卸旋流器溢流管的装置,包括承重横杆1、连接杆2、活动杆3和钢丝绳4,连接杆2上端固定连接承重横杆1,连接杆2下端铰接有活动杆3,承重横杆1和活动杆3同一侧的端头处分别设有小孔,钢丝绳4穿过承重横杆1上的小孔后通过活动杆3上的小孔相互连接;承重横杆1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吊环5。
优选的,承重横杆1由两根槽钢内凹面相对焊接在一起制成,并在承重横杆1两端下部处设有承重基座11。
优选的,活动杆3为钢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以往用大锤敲击溢流管而使得溢流管脱离旋流器的方式,首先,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采用大锤敲击溢流管而造成旋流器损坏的现象,另一方面,将以往的需要三个人工作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及更换溢流管时作业空间受限,拆卸非常不容易的情况,采用由一人手扶固定,另外一个人用大锤敲击溢流管,将溢流管内衬与外管之间粘结的矿粒震松,然后再用天车将溢流管从旋流器里拉出的方式,该方式更换方便省力快捷,减轻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横杆、11. 承重基座、2.连接杆、3.活动杆、4.钢丝绳、5.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来拆卸旋流器溢流管的装置,包括承重横杆1、连接杆2、活动杆3和钢丝绳4,连接杆2上端固定连接承重横杆1,承重横杆1由两根槽钢内凹面相对焊接在一起制成,并在承重横杆1两端下部处设有承重基座11,连接杆2下端铰接有由钢棒制成的活动杆3,承重横杆1和活动杆3同一侧的端头处分别设有小孔,钢丝绳4穿过承重横杆1上的小孔后通过活动杆3上的小孔相互连接;承重横杆1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吊环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钢丝绳4穿过承重横杆1上的小孔后通过活动杆3上的小孔相互连接,通过拉动钢丝绳4使得活动杆3倾斜后放入到溢流管内部后拉平活动杆3,活动杆3钩住溢流管底部后通过钢丝绳4拉平活动杆3,并采用吊环5进行起吊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4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