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解槽阴极钢棒测温的感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2756.7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5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余政革;畅大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方之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32 | 分类号: | G01K11/3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金杭 |
地址: | 3151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解槽 阴极 测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测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解槽阴极钢棒测温的感温结构。
背景技术
铝电解槽是铝电解工艺中的核心设备,随着我国铝产量迅猛发展,电解槽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生产指标。电解槽寿命的长短,不仅关系到大修费用、铝的产量和质量,更关系到铝的成本和整个铝生产企业效益。
随着大型预烘槽的开发和推广,电解槽的维修费用也越来越高。 350KA的筑炉费用50-60万左右,所以电解槽的寿命对铝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国外大型槽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500-3000天左右,而国内的同类型槽的平均使用寿命不到1500天,不到国外同类型槽平均使用寿命的一半。
导致电解槽破损的主要原因是阴极内衬和槽体破损,铝用阴极在电解过程中要起到导电的作用,还要承受高温冰晶石的溶体的侵蚀,因此电解槽阴极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着电解槽的寿命。目前国内由于缺乏建立在对阴极破损机理与规律透彻掌握基础上的“精细设计”技术提高槽寿命的综合技术措施,电解槽难以达到设计寿命,早期破损率高。
综上,在提高对电解槽阴极的精细设计的同时,对阴极的维护监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间接的提高电解槽的使用寿命。
现在通用的电解铝阴极维护措施是监控阴极钢棒的表面温度,正常的阴极钢棒的温度一般都在250-300度左右,超过这个温度或者短时间有很大的温度变化都说明阴极可能已经发生破损,及时地进行小的维修,避免更大的损失。然而现在采用的温度监测方式是人工使用红外测温仪每隔若干小时对阴极钢棒温度进行监测,每台测温槽上有一百多个阴极钢棒,监测工作大量重复,监测不及时,而且红外测温仪的测量精度较差,需要靠人工去分析监测结果,监测效率低,监测效果差,而且人工成本巨大。所以开发一种电解槽阴极钢棒温度的自动化实时监测设备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测时温度感应灵敏、准确的用于电解槽阴极钢棒测温的感温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解槽阴极钢棒测温的感温结构,包括设有定位部的承载座,所述定位部和承载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测温光纤的腔室,该腔室上设有供测温光纤进出的通道。定位部的设置不仅避免了测温光纤无序缠绕,减少测温光纤的折损,避免能量的衰减,而且定位部可以与阴极钢棒相接触,减少了腔室的体积,提升了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定位部为柱形结构。柱形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测温光纤弯折造成的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顶面设有凹陷结构。该凹陷结构可以是弧形凹陷,保证了定位部与阴极钢棒的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座呈中空方形结构,所述定位部设于承载座内部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座上设有至少部分正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形成所述通道。承载座上贯穿侧壁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可以在现场进行测温光纤的盘绕,无需事先完成测温光纤的盘绕设置,简化了安装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上设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二通孔上设有第二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第一通孔的上连接体和活动连接于上连接体的下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内壁形成卡沿和台阶状的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体外壁形成颈部,通过该颈部卡设入第一通孔内实现第一连接头与第一通孔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凸部设于该颈部相对应处。
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体包括用于连接测温光纤的下部体和套接在上连接体内的上部体,所述上部体与所述卡沿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卡槽。上连接体相对固定在承载座的第一通孔上,下连接体与上连接体活动连接,包括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增加了耐高温测温光纤的安装灵活性,避免相邻阴极钢棒之间的测温光纤扭转造成对监测效果的干扰;第一通孔上连接第一连接头,第二通孔上连接第二连接头,只需在其中一侧设置可活动的连接头,在保证不相对扭转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体侧壁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制作成本低,安装便捷,感知温度及时、准确,安全性能佳,延长了电解槽的使用寿命,监控成本低,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别装配于相邻阴极钢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连接头带有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连接头带有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连接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方之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方之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2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离心力的杠杆速度扭矩控制器
- 下一篇:夹持鼓式制动器